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口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理解乘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一位數乘兩位數(進位)口算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複習。

  教師出示上節課所學的口算乘法練習。

  二、新授。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教師提出問題:賣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3、教師板書學生的方法,並問:12×3怎樣計算?

  4、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

  5、出示第二個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6、教師組織學生討論:

  怎樣計算:15×3

  與12×3有什麼不同

  7、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

  三、練習。

  完成P3第1~4題

  1、2題可獨立完成。

  2、4題對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可適當的輔導。

  四、評價

  你覺得這節課學得怎樣?哪些地方還需要提高?

  學生聽算,做完後集體訂正。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圖片中的數學資訊。

  學生獨立思考問題,並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學生獨立思考後,指名回答計算方法。教師板書:10×3=302×3=6所以12×3=36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並嘗試解答。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可以用筆算的計算順序來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須掌握紮實,多複述。

  做完後小組交流

  學生自評、互評。

  板書設計:

  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12×3=3615×3=45

  10×3=302×3=610×3=305×3=15

  30+6=3630+15=45

  第3課時:練習一

  教學內容:練習一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透過聯絡,鞏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

  2、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在能夠正確迅速計算的同時,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複習。

  1、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練習。

  2、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3、一位數乘兩位數(進位)

  二、練習。

  完成練習一的第1~6題。

  1、教師組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2、組織學生看圖,思考,列式,計算,寫答語。

  第2問有學生自己提問題並解答,教室可組織小組進行交流

  3、先出示題目,問學生應該先做什麼,再比較,哪些題還有其他方法?

  4、本題數字資訊較多,問題由簡單到複雜,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後再個別輔導。

  5、先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然後再解答。

  6、爸爸的年齡學生計算是沒有問題的,媽媽的年齡,可給與一定的提示。

  三、課堂評價

  你覺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樣,你能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學生聽算,集體訂正,並與同伴交流計算的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並說說計算是要注意什麼。

  先觀察圖片從中獲取數學資訊,然後思考問題,列出算式最後解答。

  學生提出問題後自己解答,並在小組內交流。

  比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結果,也可觀察因數的變化。

  學生先觀察圖片,獲取資訊,再根據問題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解答。可以請求教師幫助。

  學生弄清楚運算順序後再解答,最後訂正。

  先獨立思考,在完成題目。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可與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幫助。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一 元、角、分與小數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徵,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2、經歷比較商品單價高低貴。。。。。。。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我們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會計算三位數加、減法以及學習了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創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並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的形象支撐,讓我們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比較小數的大小,在探究中學習小數的加、減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今後系統的學習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時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意義的一個標誌。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並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貨比三家”要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並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

  3、要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務必要在討論小數加法的多種演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演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相加時,小數點要對齊的根據。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為學生打通了把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向小數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整個單元的教學要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買書”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了小數加法的算理和演算法後,應該把小數減法的問題交給學生獨立去解決。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例項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摺的物體)。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交流,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特徵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徵。

  教學難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象,發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鏡子。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裡;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麼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麼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裡,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象的特徵。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範。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裡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發現?(看到“王”字,鏡子裡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裡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說一說,看到了什麼。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麼?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隻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現了鏡子中有什麼數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彙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遊戲

  模擬照鏡子的`遊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採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麼能做得這麼準確?

  (同桌互相做遊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麼收穫?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實踐中經歷觀察、發現、歸納等數學學習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情感目標:透過與日常社會與周圍環境的運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知數學是有用的。

  教學重點:

  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讀一讀下面的速度

  80千米/時45米/分96千米/秒140千米/時2.學生交流(做一做):學校操場一圈是200米,你步行繞一圈大約用( )分鐘,你的步行速度大約是( )。說說你是怎樣算的?(速度=路程÷時間)

  3.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誰跑得快(二)”。

  (透過複習幫助學生鞏固對速度概念的理解,對速度單位的讀和寫這個難點也進一步進行復習鞏固)

  (二)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

  1.出示媒體:

  (1)獵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鐘能跑多少路程?

  (2)綿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時間?

  A、學生獨立練習。

  B、反饋:口述數量關係及算式。

  C、小結:時間=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2.填表P11:

  路程

  376千米

  476米

  時間

  9秒

  2小時

  12分

  速度

  340米/秒

  8米/秒

  60米/分

  (1)學生獨立練習(2)反饋:(注意單位)你是怎樣算的? (透過填表練習使學生鞏固“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

  (三)實際運用

  1.填表:

  速度

  時間

  路程

  騎腳踏車

  9分

  1080米

  駕駛摩托車

  50米/秒

  500米

  人行走

  67米/分

  1小時

  2.應用(1)甲船4小時行駛80千米,乙船6小時行駛96千米,哪條船行的快?

  (2)甲、乙兩地相距240千米,一輛汽車上午7:00從甲地開往乙地,速度為60千米/時,這輛汽車是在什麼時刻到達乙地的?

  (3)一輛轎車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輛公共汽車速度的4倍,公共汽車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A.學生獨立練習

  B.反饋(透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一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估算一位數除三位數的商是幾位數,能正確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方法,運用除法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透過比較除數和被除數最高位的大小來判斷商是幾位數。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學生板演豎式計算。

  81÷9 84÷7 54÷3

  68÷2 80÷5 56÷4

  師: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商是幾位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

  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主題圖,並提出問題:從北京到四平的鐵路全長888千米,動車執行時間約6時。平均每時執行多少千米?

  師引導思考:求“平均每時執行多少千米?”怎樣列式?同時引導學生列出算式:888÷6=□。

  引導學生先估一估商是幾位數,再算一算。

  學生交流估算:因為600÷6=100,所以888÷6的商肯定比100大,商一定是個三位數;或者先假設商是三位數,那麼最小的三位數是100,100×6=600,而888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數;或者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個三位數。

  師質疑並引導:到底我們估計的對不對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指名學生上臺板演豎式書寫過程,師最後課件出示完整過程:

  888÷6=148(千米)

  2.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圖片,讓學生結合方格圖說一說豎式每一步的意思。

  先指名學生看圖說一說,再根據學生彙報加以說明: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豎式百位上商1;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豎式十位上商4;最後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豎式個位上商8.結果是100+40+8=148,所以888÷6=148。

  3.估一估商的位數。

  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估一估練習題。讓學生按照上面學習的方法來估一估下面三個除法算式的商是幾位數,並在小組內交流估計的方法,再算一算驗證一下。

  4.小結:當被除數的最高位百位上的數字大於或等於除數時,商是三位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頁“練一練”第1題。

  (1)畫一畫,分一分,然後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在小組內交流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意思,再集體交流訂正。

  2.完成教材第7頁“練一練”第2題。

  (1)讓學生估一估每個算式的商是幾位數。

  (2)學生計算各題的商,並對照估計的商,初步判斷結果的正確性。

  (3)交流對照計算的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

  3.完成教材第7頁“練一練”第3、4題。

  第3題,第(1)小題是求把685本平均分成5份,求一份是多少,列式:685÷5=137(本);第(2)小題是看584釐米裡有幾個4釐米,列式:584÷4=146。

  第4題,先求一共有多少顆幸運星,用375+309=684(顆),再把這684顆幸運星平均分成6份,裝在這6個盒子裡,列式:684÷6=114(顆),即為每個盒子裝的顆數。這裡要注意的是,“送給幼兒園的6個班”這個條件是多餘條件,在這裡與所解答的問題無關。

  四、課堂小結

  師: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生交流後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的除法。還學習了判斷商的位數,當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字大於或等於除數時,被除數是三位數,商也是三位數。

  【教後思考】

  在求商的過程中,先讓學生估計商是幾位數,讓學生在除的過程中理解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百位上,然後嘗試列豎式進行筆算,並引導學生將前面掌握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方法,遷移到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的計算上來,最佳化新知識的學習過程。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透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例項,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透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徵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說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匯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後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裡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裡,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麼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為什麼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裡,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範

  (1)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裡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王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裡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裡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說一說,看到了什麼

  (3)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 8

  (4)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麼關係。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透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實驗證明

  A、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D、讓學生觀察鏡子裡的圖形,比較課文裡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E、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5)練一練

  A、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E、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並打上對號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透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摺,那麼摺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徵的物體,無法對摺,那麼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2、實踐活動

  3、(1)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裡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徵的理解和掌握。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餘數問題,會正確的寫出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3、培養學生收集資訊、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題

  (1)、17個蘋果,每5個裝一盤,可以裝()盤,還剩()個。

  (2)、每盒飲料4元,19元能買()盒,還剩()元。

  看來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題圖(例5)

  師:同學們,圖上這些小朋友在幹什麼?生:划船

  師:從圖上你能找到哪些數學資訊?

  生:有22人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

  師:最多坐4人,什麼意思,我有點不明白,誰能幫幫老師?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師:哦,謝謝你,解釋的很清楚,你們聽明白了嗎?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隻能坐4人

  師:那這裡的數學問題是什麼?你找到了嗎?

  生:問至少要租幾條船?

  師:你找的很對,你能幫老師解釋一下這裡的至少嗎?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師:哦,就是最少要租幾條船?現在誰能完整的說說這道題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幾條船?

  師:如果有6人去划船,每條船安排1人,需要幾條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每條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師:那我們這裡每條船上應該安排幾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滿,也就是坐4人

  現在請你用畫一畫或者寫一寫的方式來解答這個問題。

  生1展示:我用了4個圓來代替4個人,共用了5條船還餘兩個人。

  生2展示:我用一個大圓代替一條船,直接往裡面寫4,就代表坐了4人,還餘下2人。

  生3展示:我用豎式算的,22個人,每條船坐5人,坐了20人,還餘下2人。

  師:謝謝你們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解決方法!現在你們能根據她的方法來列算式嗎?

  生:22÷4=5(條)……2(人)師:為什麼用除法?生:因為四個四個的分,就是求22裡面有幾個四,所以用除法?

  現在我們已經用算式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至少要租幾條船?生1:5條生2:6條

  師:看來餘下的2人是關鍵!那麼餘下的2人應該怎麼辦?

  生1:餘下的2人應該再租一條船。生2:我也認為餘下的2人要再租一條船!

  師小結:餘下的2人如果是你,不讓你去,你樂意嗎?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條船!所以我們要用5+1=6(條)

  2、運菠蘿

  師:划船劃累了,你口渴了嗎?王叔叔為我們準備了菠蘿,誰能讀一下?

  生讀題。

  生自由列算式!

  學生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師:為什麼要加1?生:因為剩下的3箱還得單獨再運一次。

  師小結:像這種處理餘數時,給商加1,我們稱為進一法。

  3、買麵包

  師:同學們,王叔叔還給我們準備了肉鬆麵包。看圖你知道了什麼?

  生:麵包3元一個。

  師:出示問題。我拿10元錢最多能買幾個?請你列出算式並說說理由

  生:10÷3=3(個)……1(元)因為剩下的1元買不了一個麵包

  師:像這樣餘數對商沒有影響,直接去掉了,我們稱為去尾法。

  4、對比總結

  划船和買麵包這兩種情況對餘數的處理相同嗎?為什麼?

  生:因為划船的餘下的2人也得去,而餘下的1元卻買不了一個麵包

  師小結:也就是這兩個是不同的實際問題,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處理餘數。

  三、鞏固練習

  1、判斷(說明理由)

  李阿姨縫製上衣,每件上衣釘7個釦子,38個釦子可以釘幾件上衣?

  38÷7=5(件)……3(個)

  5+1=6(件)

  答:38個釦子可以釘6件上衣。()

  2、下面各題是選“去尾法”還是“進一法”

  (1)做一張床單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幾張床單?()

  (2)50個奶油蛋糕,每8個裝一盒,至少要用多少個盒子?()

  3、旋轉木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幾次?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生1:我知道了對餘數的處理有“進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道了處理餘數時要考慮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

  有餘數的除法

  解決問題

  22÷4=5(條)……2(人)

  5+1=6(條)

  答:至少要租6條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速度;速度是複合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2)認識速度、時間與路程,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生活中感悟數學、體驗問題衝突及解決問題的過程。

  (2)培養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時間與路程,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知道速度是複合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小朋友們都跑過步吧,那你們知道我們班誰跑的最快嗎?

  我們就以50米為例,請5位你認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所用的時間。

  [引用學生體育活動中熟悉的50米跑為情景,使學生感悟生活中的數學,並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進而進一步對下文的路程相同、時間相同時,速度的變化情況討論作鋪墊。]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時,比速度。

  師:你們認為這5位小朋友中,誰跑的最快?

  為什麼? (生說理由)

  師:可見,在路程相等時,誰用的時間短,誰就跑得快。

  (二)時間相同時,比速度。

  師:一年級的小A同學看到( )號運動員跑的這個成績,他樂壞了,高興得說,我居然和三年級的大哥哥跑的一樣快。

  師:說說你的想法。(生說想法)

  師:可見,在時間相同時,誰跑的路程長,誰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比速度。

  1、學習速度的單位

  師:剛剛我們說,路程相等時,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相等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那麼,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該怎麼比快慢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揭題)誰跑得快

  來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間的PK賽,小丁丁說“我3分鐘走了180米,小胖說“我5分鐘走了250米,誰跑的快?”說說你準備怎麼比?(算出每分鐘所行的路程)

  師:請你在1號本上完成(1學生板演、校對)。師:再來看看摩托賽車與小汽車之間的較量。

  師:小丁丁這裡是60米,摩托賽車這裡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說,小丁丁和摩托賽車一樣快呢?

  [相同的資料,不同的意義,提出這樣的問題,旨在使學生在頭腦中出現“衝突”,透過學生自己感悟,得出每個資料表示的是在單位時間內行走的路程的表達,從而引出速度的單位,並對速度的意義產生初步的感悟。]

  師:為什麼?說說你的想法。(第一個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鐘行60米,第二個60米是摩托賽的1秒鐘行了60米)

  師:我們光從資料上看,是一樣的,這樣很難區分,所以這時候,我們很需要一個能正確表示速度的單位,像小丁丁這樣1分鐘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書),我們把它寫作60米/分。讀作、表示?而摩托賽車的速度則應該是60米/秒。讀作、表示?如果我們把速度單位這樣來寫,我們就能很好地進行區分了。

  師:照著老師的樣子,將自己本子上的單位修改一下吧。

  師:思考這道題目,現在,你能嘗試著用剛剛學到的這個本領來完整地解答了嗎?(一學生黑板)

  師:請你來說一說,你所計算的吉普車的速度表示的是什麼意思?讀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並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其實,除了我們剛才遇到的物體的速度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速度的資訊,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當遇到獅子的追捕時,鴕鳥甚至奔跑的還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實是一種生存的技能;遇到過電閃雷鳴嗎?你能說一說,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呢?你知道為什麼嗎?)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速度的資訊,做一個有心人,相信你會了解更多。

  [透過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讓學生練習速度的讀法和表示的意義的過程,使學生在有趣的欣賞、閱讀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其次,使學生透過這個過程瞭解速度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透過這樣的介紹,拓寬學生知識面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瞭解更多。其實,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義。]   3、概括什麼是速度:

  師:看來,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時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麼,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什麼是速度嗎? (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路程。)

  4、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的關係

  師:這是我們剛剛用過的6組資料(PPT呈現出之前計算過的6組資料),仔細觀察,想一想,速度與路程和時間有怎樣的關係?

  5、口答:

  ⑴一列火車2小時行駛180千米,這列火車的速度是_____ 。

  ⑵腳踏車3分鐘行駛了600米,這輛腳踏車的速度是_____ 。

  ⑶一名運動員8秒跑了80米,這名運動員的速度是______ 。

  [透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速度、路程和時間”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一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

  帶有這個標誌(標誌上標有60)的路共長180千米,張叔叔駕車想花2小時開完這一路段。他會超速嗎?

  [本節課是《誰跑得快》的第一課時,因而在授課時著重安排解決“速度”,將“路程”與“時間”安排在第二課時,但考慮到學生思維的需求,也預設到了學生求出“路程”或“時間”來解決此題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練習中集中練習瞭解決不同物體的速度外,在此題中,我特意編寫了一些特殊的資料,旨在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需要。]

  四、回顧

  師:今天你有哪些收穫?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景,經歷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

  2、體驗小數大小比較的多種方法,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教學重難點:

  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不同方法,並會比較小數的大小。教具準備:

  投影片(P4的情景圖)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文具店裡學到的數學知識,這節課,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裡走一走?(生:想)(師出示下圖)

  師:圖片中告訴我們什麼?

  生1:奇奇文具店中鉛筆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師:你能從中提出個數學問題嗎?生3:哪個文具店中的鉛筆盒便宜?

  生4:要買書包應到哪個文具店去買???

  師:同學們真棒,那麼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二、學習新知

  1、師:同學們想一想,去哪個文具店中的買鉛筆盒便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師:誰能說一下。

  生1:去奇奇文具店買,因為4.9元小於5.1元。師:你是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的呢?

  (3)彙報交流。

  生1:因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在淘氣有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

  同學們說幫不幫?(幫)

  師:小淘氣想買一塊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買,同學們幫他選一家,好不好?(好)

  (1)學生自己比較大小。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比較的?(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組自己練習。

  2、到哪個商店去買?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新知識?生1:我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數的大小比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貨比三家

  4.9元○5.1元

  ①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P69-70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瞭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學會計算簡單資料的平均數。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發展統計觀念,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重難點、關鍵:

  重點:讀懂統計圖,瞭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難點:瞭解平均數的意義。

  關鍵: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認識平均數,並能運用已學統計知識和平均數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讀統計圖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投籃比賽嗎?你們懂得一些投籃比賽規則吧?

  師簡要說明一些投籃規則。

  師:三(1)班同學分成四小組舉行兩場投籃比賽,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啊?

  師:第一場比賽,準備,開始!同學們把比賽結果製成了統計圖,請看!透過統計圖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學生髮言,師正確評價學生的發言。

  接著展示第二場比賽結果的統計表。師:這是第二場比賽的情況,誰能根據統計表幫老師把這場比賽的統計圖完成呢?

  然後全體進行評價。

  (二)活動二:獎牌給哪組

  師:兩組比賽情況已經出來,下面讓我們來評一評這兩塊獎牌分別該給哪個組?(師出示獎牌,同時展示課題:比一比)

  師:我想請大家來做裁判,你們樂意接受嗎?

  師:同學們可以從中任選一場來評,評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發揮小組合作優勢,看誰的辦法好,理由充分,我們要給優秀裁判組發獎牌,各小組加油喲!(同時出示小獎牌)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並參與活動,然後反饋意見,適時發優秀裁判獎牌。

  師小結:第一場比賽兩組人數相同,第一組總數20個,第二組總數19個,所以獎牌應給第一組。

  問:第二場比賽中,第三組總數25個,第四組總數24個,但人數不相同,獎牌應給哪組呢?

  師: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光看總數不公平,應比小組裡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即平均數。(板書:平均數)你們有什麼好辦法算出每組的平均數嗎?

  激起學生再次進行討論。

  小組彙報:①移多補少

  ②計算平均數:第三組 (5+8+4+2+6)5=5(個)

  (板書) 第四組 (6+5+6+7)4=6(個)

  師生小結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第四組。

  師:剛才大家在積極思考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哪組,最後是誰幫我們解決了難題?

  生:平均數。

  師:你們覺得平均數怎麼樣啊?

  師生小結:像第一場比賽人數相等,我們可以求總數,也可以求平均數;但第二場比賽人數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數才能解決問題,這裡求平均數就是用總數除以人數。同學們的裁判任務完成得真不錯,我代表三(1)班同學感謝大家!

  (三)活動三:試一試

  師:最近小熊開了一個冷飲店,本月前三週賣出冰糕情況見統計圖。(展示統計圖)小熊現在有個難題,本週該進多少冰糕呢?你們能不能幫小熊解決這個難題?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反饋意見,師生共同評價,意見合理都要給與鼓勵。

  (四)活動四:說一說

  師:生活中,有很多有關平均數的資訊,比如,我瞭解到我們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4釐米,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嗎?

  部分學生彙報身高,師適時強調同學們要加強鍛鍊,使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師: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或用到過有關平均數的資訊?說說看。

  指名彙報,師及時進行表揚,並鼓勵學生平時要積極思考,善於積累數學知識。

  (五)實踐活動

  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並計算小組的平均身高。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例項,透過判斷、舉例等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並會直觀地區分這兩種現象。

  2.透過觀察推斷、操作驗證等,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

  3.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感受平移的幾何特徵。

  過程與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及動手實踐、發揮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現象

  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學具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師: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許多豐富多彩的運動畫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些,你們想看嗎?

  生:(想)

  師:不過呀,在沒有看畫面之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認真觀察的同時要開動你聰明的腦筋思考: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一樣嗎?同學們還可以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運動時的樣子。好,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出示課件:火車,電梯,纜車,輪船,風扇,鐘擺)

  (學生認真觀察)

  師:那你能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時的樣子分分類嗎?同桌之間交流一下,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要這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火車,電梯,纜車的運動分為一類,它們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的,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輪船,風扇,鐘的指標的轉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

  (板書:平移、旋轉)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趣的“平移和旋轉”。(把課題補充完整)

  遊戲:

  『二』 初步瞭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你能正確判斷出下面的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嗎?

  (出示課件:判斷平移和旋轉)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呢?(指名舉例)。

  師:同學們透過你們剛才的學習,你能用自己的動作把平移和旋轉做出來嗎?

  師: 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細心的同學一定會發現它的,同學們猜想一下,大樓在現實中會平移,旋轉嗎?

  師:剛才有的同學說會,有的說不會;下面老師就領著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工程師們是如何讓整棟大樓平移的。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上海音樂廳,始建於1930年,是當時上海的一流電影院,1959年改成音樂廳。為了更好的保護它,上海市政府決定對它整體平移,20xx年從原址向東南整體平移了約66米,使得上海音樂廳終於重放光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過程。

  師:同學們,聽了這件事,你們說神奇不?

  師:是啊,真是太神奇了!這體現了人類的智慧,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只要我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就能為我們的生活服務,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下面讓我們也來研究研究平移吧!

  『三』: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認識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創設情境,感知平移的距離。

  情景:請同學們看大螢幕,老師要給圖中的這座房子搬家,請同學仔細的觀察小房子是在做什麼運動?(平移)向哪邊平移的?(右邊),你們能判斷一下這小房子到底是平移了幾格嗎?

  師: 好的,同學們,先別說出答案,請你拿出你們手中的這兩張卡片,自己動手移一移,移動一格,數一格,然後說出這個房子是向右平移了幾個格呢?也可以兩個人商量商量看,好,現在開始。

  師:同學們小房子向右移動了幾個格子。(6個)

  師:同學們,其實要看一個房子平移了幾格,你看的這個點不能變,你不能說一會看這個點,一會看那個點。

  師:同學們看老師來演,我們先在原來小房子上找到一個定點,然後在移動後的小房子上找到這個點,這個點平移了幾格,這個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2)動手實踐,理解平移的距離。

  師:好的同學們,這個問題咱們搞明白了,如果給你一幅圖讓你來判斷它們分別向哪平移幾格,你能準確的作出判斷嗎?

  生:能

  師:請同學們看大螢幕。移一移,數一數。

  【四】. 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師:剛才孩子們又能移,又會數,如果請你們在紙上把平移後的圖形畫出來你們會嗎?

  師:比如說我想請你把這個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之後的圖形畫出來,你們能嗎?

  生:能

  師:別急著動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來演示。

  師:先找到圖形中的一個點把它平移,再找到其餘各個點,把它們平移到相應的格子,然後把各個點連線起來,就可以得到平移後的圖形。

  師:請大家把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後的圖形,畫出來,自己用剛才的方法畫畫看

  (學生動手畫圖)

  『五』總結

  師:隨著鐘錶指標的旋轉,這節課也即將結束,孩子們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的是(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像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是平移,像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是旋轉呢?

  (學生自己總結,老師補充)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平移和旋轉的例子,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身邊更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好嗎?課堂的最後讓我們一起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欣賞一下有平移和旋轉得到的美麗的圖案,去感受一下平移和旋轉帶來的藝術之美吧!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鏡子的反射的圖案有什麼特點。

  2、能夠根據鏡子的反射畫出對稱圖形。

  3、使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徵的過程,培養並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進而培養學生鑽研數學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一面小鏡子、美術字“王”、收集一些照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匯入

  事先準備一個小鏡子夾在一本書裡,然後說:“老師的書裡夾了幾張偉人的照片,誰想來看一看?但是看完的同學不能夠說出來。”

  問:你看到了什麼?在鏡子中看到的是誰?你想到什麼?

  揭示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學習新課

  1、引導談話:

  鏡子能做什麼?鏡子裡的圖象和實際中的圖象有什麼關係?鏡子中也有很多的數學知識等著我們去探索呢

  老師演示:把鏡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觀察到了什麼?

  放在一半的蝴蝶圖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麼?

  問:和原來的圖有什麼不同?這是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2、從鏡子中看到的圖象是一個什麼圖形?哪一條線是它的對稱軸呢?

  3、是不是所有在鏡子中形成的圖象都是一個對稱圖形?觀察圖3,你發現了什麼?

  在鏡子中看到的數字和實際中的數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圖形也是對稱圖形。

  4、運用這個原理,你能想到什麼?用鏡子觀察物體時需要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討論:鏡子有什麼作用?它能幫我們做什麼?你能用鏡子做哪些事情?

  在學生的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小結。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1、完成18頁第1題:

  從鏡子中看到的是哪一個圖形?

  指導學生透過觀察、想象、操作,正確地進行判斷:鏡子中的圖象和實際的圖象是相反的,並是對稱的。

  1、第2題:

  把鏡子放在一個對稱圖形的適當的位置,使你仍然能看到圖的全部。

  小組討論,把鏡子放在哪裡合適?為什麼?

  實際上鏡子放在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上就可以了,想一想這是什麼道理?

  (二)拓展練習:

  從鏡子裡反射的時間有什麼特點?

  實踐操作:從鏡子中觀察一個鐘錶的時刻:5時整。鏡子中的時刻是7時整。

  再讓學生觀察一些這樣的時刻,引導學生注意發現其中的奧秘。

  四、全課總結

  本課你學到了什麼?小小的一面鏡子中蘊藏了哪些知識?

  五、佈置作業

  收集一些對稱的圖形、圖案和照片,班裡展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