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下冊《大氣壓強》教案

八年級物理下冊《大氣壓強》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物理下冊《大氣壓強》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知道大氣有壓強;

  2、知道大氣壓數值的測量方法以及估測方法。

  教學重點

  1、瞭解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2、知道大氣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設計多種方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2、測量大氣壓大小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導學案

  教學方法

  先學後教,學案導學,合作達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1.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底層,其中,有許多看似意外卻是真實的現象或故事在發生著:患有關節炎的人會在陰雨天(氣壓明顯變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處的`人知道水加熱到80℃左右就沸騰了……

  實驗演示: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後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後會發生什麼現象?

  2.怎樣知道大氣有壓強?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後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後,鬆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象是什麼?想一想為什麼?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麼?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麼原因?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

  那麼,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問:大氣壓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現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慾,透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並儘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3.怎樣測量大氣壓?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著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複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麼現象?為什麼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後,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於大氣壓大於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於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於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

  學生閱讀:托里拆利實驗。

  提問:

(1)開始時,汞為什麼會下降?什麼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為什麼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並強調:

  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學生閱讀:氣壓計並瞭解其作用。

  動手做實驗,估測大氣壓。

  學生討論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參考課本)

  4.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1)學生閱讀相關內容,瞭解:大氣壓與天氣的關係;高壓鍋與宇航服。

  (2)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麼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再得出結論。

  (3)實驗演示: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係。

  液體液麵上方的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就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五)小結

  (1)大氣有壓強嗎?它有什麼特點?你可以做哪些實驗來證明?你還可以列舉哪些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2)你會估測大氣壓嗎?有哪些方法?說一說。

  (3)托里拆利實驗中,應注意的哪些問題?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值。

  (4)大氣壓有什麼應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