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教案

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1.輯指導思想

  ⑴本課是一節繪畫創作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在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基礎上,透過對比的表現方法將兒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現在我們眼前。透過繪畫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表現能力。

  ⑵在學習方法上應當偏重與討論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透過語言上的交流表達自己豐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帶來的無窮樂趣。透過語言交流可以啟用學生的興奮點,聯想到更有創意的構思。

  ⑶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思路時可以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進行想象,也可以從他們的嗜好入手。如:喜歡的童話故事、科學幻想等入手。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非常瞭解。

  2.教學內容與目標

  ⑴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特徵及相對性。

  應會:嘗試用對比的方法表現大小與高矮的區別。

  ⑶隱性內容與目標

  透過創作活動,培養學生大膽想象、創新的精神,培養與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樂的意識。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表現大小、高矮的對比關係,進行大膽而豐富的想象,表現出有情趣的內容。

  難點:敢於大膽想象,表現出有情趣的內容。

  4.學習材料

  水彩筆、油畫棒、16開彩紙、16開白紙、自己最喜歡的故事書。

  二、 教學設計

  1、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媒體教學意圖

  一、認識大小

  二、啟發想象

  三、表現技巧

  四、造型表現

  1.出示一張半開白紙。

  誰會用線條畫一棵簡單的樹?

  誰能用線條簡單的畫出一棵巨大的樹?

  請畫在這張紙上。

  2.選一名學生用線條簡單畫樹。

  誰能在旁邊畫一棵更大的樹?

  比第一棵樹大嗎?

  你們怎麼看出第二棵樹比第一棵大的?

  3.透過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對比使大的顯得更大,小的顯得更小。

  我可以讓這些樹顯得更高大!

  在樹杆上貼一個很小的人。

  4.你們猜猜什麼地方會有很多這麼大的樹?

  這個人來自什麼地方?他是誰?

  5.今天我們就去大人國和小人國遊覽一下吧!

  1.我們來到大人國和小人國時會遇到什麼事呢?例如我們怎麼在一起學習、吃飯、休息、勞動、娛樂。我們之間有沒有發生什麼讓人笑掉大牙的事呢?

  2.我們每個人到了大人國和小人國都會遇到不同的事,十節課也說不完,誰沒有機會說都會失望,這樣好了我們先把自己遇到的故事在小組中講一講吧。

  3.巡視小組,瞭解學生討論情況,

  引導學生從人與人,人與物的不同進行對比。

  找出想象豐富有情趣的同學準備代表發言。(注意選擇大人國和小人國不同地點的故事。)

  4.選代表發言並適時給以肯積極舉手表示。

  舉手

  用線畫一棵簡單的樹。

  一名學生畫更大的樹。

  比它大!

  比一比高矮

  比一比誰佔的地方大。

  感受大小的反差。

  大人國的樹。

  小人國的使者、探險家......

  積極舉手。

  一名學生髮言。

  四人一組。

  互相說一說自己想到的故事

  選一幅最喜歡的.作品講給身邊的同學聽。

  舉出各種處理方法。

  (畫出大人的一小部分區域性,上面有很多做活動的小人……)

  單色彩筆

  演示紙

  範畫

  美術書

  彩筆

  彩紙

  引導學生將表現重點放在大小上。

  瞭解學生對錶現大小認識角度。

  指導學生認識大小透過對比才能看出來。

  滲透表現大小的方法。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構思,抓住有情趣的內容進行想象。

  學生進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豐富構思。

  進一步引導學生選材、構思、確定表現角度。

  透過欣賞學生作品,激發學生創作慾望。

  2、解決重點與難點的要點

  ①透過從學生熟悉的樹入手,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認識大小、高矮的相互對比性知識。

  ②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發思路,展開大膽的想象,豐富他們的故事內容。

  ③教師透過適時的引導、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透過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表現出更大或更小的對比關係,豐富表現角度,打破畫面的單一性。

  三、教學評價

  1.評價方法

  本課主要採用學生互評的方法進行評價,輔以是適當的自評。對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應給予鼓勵性評價,對特別精彩、獨到的見解要給予特別的表揚、鼓勵。

  2.評價點

  ①學生是否認識了大小高矮的特徵及它們的相對性。

  ②學生能否透過繪畫形式表現出大小高矮。

  ③學生作品表現內容是否富有情趣性。是否達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④在交流與繪畫過程中是否有愉快的情緒體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