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的教學反思

太空一日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太空一日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太空一日的教學反思1

  可取之處:

  1、 本文的篇幅比較長,所以安排學生提前預習,這樣有助於深入文字,理解文意。

  2、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體會其所 蘊藏的思想感情。

  3、 適當的圖片、影片展示,有助於理解文章,拓展課程資源。

  不足之處:

  1、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由於時間關係,忽視了他們對有關太空問題的解答。

  2、課堂過於死板,還應該放手讓學生來提問。

  太空一日的教學反思2

  我們馬上要學第六單元了,其中有《太空一日》,是楊利偉透過敘述乘“神舟五號”到太空遨遊一日的觀察與體驗,表現了可貴的探險精神與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與嚴謹的科學態度。看完這期節目後,我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我要把這一期的《朗讀者》放給同學們看看。

  那天上課,我說:“我們在學習《太空一日》之前,先看一段《朗讀者》這個節目的選段影片。”學生頓時興奮了,交頭接耳,瞭解這個節目的學生談的很高興。我這裡剛把影片開啟,學生馬上安靜下來。一個個都坐好,抬頭,瞪著兩個大眼盯著螢幕。連平時不認真聽課的學生都目不轉睛。他們那認真勁兒,真讓我慚愧,如果我的課節節都上到這種程度,我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師了。

  整個看影片的過程中,學生很安靜,聚精會神。當楊利偉談到“宇航員實際上是祖國和人民用智慧的雙手把我們送到太空的”“我出倉的第一句話是‘為祖國感到驕傲’”學生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看完之後,學生似乎還沉浸在影片中。然後,我們結合課後題學習新課,從中感受楊利偉身上的諸多寶貴的精神品質。授課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又做了綜訓上有關航天的文章。我想,教學中,能利用的資源要充分利用,這樣會讓學生記憶深刻,情感得到昇華。

  在隨後將要學習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帶上她的眼睛》時,正巧,我又從《朗讀者》(主題詞:那一天)中看到董卿對劉慈欣的採訪和劉慈欣朗讀霍金的《時間簡史》。我又把這一段影片也放給了學生看。學生從影片中瞭解了劉慈欣是怎樣走上科幻之路的過程,認識到想象力的重要性,還認識了阿瑟·克拉克、儒勒·凡爾納、霍金。我讓學生自學完這篇課文,做綜訓時,其中有個續寫題“隨著科技的發展,加入第一艘能夠進入地心航行的地航飛船‘地心一號’研製成功。你很榮幸,成了‘地心一號’地航飛船的地航員,進入地心,找到‘落日六號’並同它成功對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請展開你的想象,續寫一段文字。”我讓學生當堂寫,並交流、展示、師生點評。學生都很積極展示自己寫的,而且都寫的很好。讓學生想象,他們真敢想。我提醒學生看課本P144的旁批“對地航飛行的想象,涉及了一些科學知識,令人感到真實。”並告訴學生:即使想象力豐富,也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做基礎,才能讓別人讀了感到不荒誕,喜歡讀。隨後也是做了綜訓上的科幻文章的閱讀題。我想,語文的學習就是不斷地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我喜歡語文,也希望我的學生能熱愛語文。

  我把《朗讀者》這個節目,推薦給了學生,希望他們能從更多的真實人物身上受到精神的鼓舞、情感的教育,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太空一日的教學反思3

  《太空一日》這樣的文章不好上,容易走偏。楊利偉在太空遇到了那麼多驚心動魄的情況,只要稍往這方面用點力,就會上成宣傳楊利偉精神的思品課;單元目標裡,有激發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要求,如果把握不好,也有可能激發探索精神的人生理想課或宣傳太空知識的科普課。

  而梁老師,卻上成了一節詩意盎然極具語文味的語文課。這些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是純語文的,充滿了“文氣”,既緊扣了文字,但又不是唯文字而文字,而是抓住了文字的幾個點,撬動全篇的學習。對於這些“點”,梁老師卻不是盯著文字不放,而是跳出文字,採用最大限度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和智慧的活動的方式進行,問題的設計,老師都沒有給學生包辦代替,而只是指明瞭方向,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無論是雙簧的表演,還是故事的編講,還是佇列的演示,都是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引,自主創生的,老師的引導適可而止,讓學生跳著去摘桃子。經過努力而得來的成功,是幸福的,而這幸福,又激發了他們更多的靈感,課堂的創意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彩。他既是教文字,更是用文字,教透了文字,卻不拘泥於文字的羈絆,站在教學的制高點,從大局來策劃。怪不得,同事們看到他的活動導學單時,就評價“格局高”。

  內容與形式,在這堂課裡得到了完美地結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