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舞曲音樂教學反思

瑤族舞曲音樂教學反思

  《瑤族舞曲》是一首曲式較為複雜的管絃樂作品。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瑤族舞曲音樂教學反思,供大家閱讀參考。

  瑤族舞曲音樂教學反思1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日時的歌舞場面。體驗歌曲優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幼兒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對幼兒來說已經是很棒了。

  在音樂欣賞課堂中,應根據中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去提問題,讓幼兒透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思考與感受發表自己個性化見解,從而達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幼兒是教學最有用而普遍的資源,我們應從多方面去開發他、塑造他,據此,在本節中我做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1。開始時請幼兒聽音樂做律動《拍手點頭》,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 出示2/4拍節奏圖譜:幼兒看符號進行拍手、拍腿、拍肩節奏練習。

  3。帶幼兒認識少數民族,最後匯出瑤族,進而帶幼兒欣賞《瑤族舞曲》。

  4。 欣賞音樂《瑤族舞曲》幼兒用手在身體部位打節奏,感受樂曲的不同。

  5。出示《瑤族舞曲》圖譜,教師帶幼兒一起看圖打節奏。

  6。幼兒聽《瑤族舞曲》做節奏練習。

  7。幼兒聽曲自編舞蹈動作,幼兒自由舞動。

  8。教師示範跳瑤族舞,幼兒跟著一起跳舞。

  透過此次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讓幼兒真正喜歡音樂,就必須做到貼近他們的生活興趣和欣賞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讓他們真正走進音樂的實踐中去,發揮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親身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這樣,音樂活動才會受到幼兒的歡迎和喜愛。

  瑤族舞曲音樂教學反思2

  《瑤族舞曲》是五年級音樂的一節欣賞課。本課以創設情境、聆聽感受、創造表現的模式設計教學環節,以聆聽、感受《瑤族舞曲》音樂情緒和音樂要素特點為教學重點。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主動體驗,積極參與,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反思本課教學有以下幾點收穫:首先,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對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進行了綜合分析,設計了切實可行,符合實際且細化的教學目標,因而獲得了良好、有效的.教學效果。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能合理安排教學環節,讓學生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獲得音樂感受和知識。另外,我注重細節的設計,包括每個教學環節的銜接,教師的引導語言,音訊的效果,課件的設計等,這些細節都是為取得良好教學效果而服務的。再次,這節課遵循了以音樂為本的教學原則,始終引導學生關注音樂。如,聆聽方式有分段聆聽,也有完整聆聽。在聆聽過程中設計了隨音樂律動、哼唱主題旋律、打節奏為音樂伴奏、對比音樂要素等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能透徹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反思本課中運用較好的教學方法有:第一,體驗式音樂學習法。音樂學習需要學習者自身去經歷、去感悟、去操作,才能獲得屬於學習者個人的音樂感受。體驗式音樂學習強調身體的參與。因此,在欣賞《瑤族舞曲》的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學生親身的音樂體驗。在聆聽每一段主題時都透過唱旋律、打節奏等活動,使學生獲得音樂感受。在完整欣賞時也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邊想象,讓他們始終沉浸在音樂中,獲得最直觀的音樂感受。第二,比較式音樂學習法。運用比較的方法欣賞音樂,有利於學生形成對音樂的深刻印象。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審美注意力,還有利於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與評價音樂能力的提高。在本課的欣賞環節中,我多次運用比較法引導學生對比四個主題在節拍、節奏、速度以及音樂情緒方面的異同。在欣賞完四個主題後,還通表格列舉各主題的異同音樂特點,幫助學生梳理音樂思路。

  反思本課教有特色的兩個教學環節:一是,匯入部分。匯入環節採用了音樂熱身的方式,選擇了彝族歌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新唱版),請學生跟隨音樂律動起來。這首少數民族歌曲學生比較熟悉,能創設出少數民族載歌載舞慶祝節日的情境。同時,新編版本具有強烈的節奏感,這是學生所喜歡的,於是我設計了跟隨音樂節奏律動的活動,透過不斷變化敲擊方式和節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個匯入方式我第一次嘗試,覺得教學效果不錯,可以運用在日常教學中,成為每節音樂課的固定環節,從一點一滴讓學生養成聽音樂律動的習慣,培養他們的樂感。二是,拓展部分。本課的拓展環節設計為學生對所學作品的創編活動。學生在熟悉作品音樂主題,獲得音樂感受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對音樂進行個性化的創作,並且用演唱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個環節既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掌握的音樂技能,又展示了學生個性,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表現力。學生能積極參與創編,並有較好的成功展示,這有懶於平時音樂語彙的積累和音樂創作能力的培養。

  反思本課的不足之處:第一,在完整欣賞作品時,設計的學生活動太多,以至於學生不能集中精力聆聽音樂,破壞了音樂的完整性和美感。這個環節可以修改為,學生聆聽音樂,教師用板書寫出出現的主題,而後由學生總結作品的曲式結構。第二,聆聽音樂想象音樂場景這個環節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在完整聆聽時既要求學生聽辯主題,又要求學生想象場景,多數學生無法做到一心多用。因此,可以考慮把這個環節改為在欣賞每個主題後,學生用語言描述想象的音樂場景。第三,《瑤族舞曲》共有四個主題,本節課完整欣賞了這四個主題,因此教學內容可能有些多。可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側重欣賞a、b兩個主題,或者將本課分為兩個課時,有待嘗試。第四,在創編活動中還可以讓更多學生展示、表現,學生的參與面應更廣些。如能再加入簡單的打擊樂器,可以使音樂活動更藝術化。

  瑤族舞曲音樂教學反思3

  大班音樂欣賞活動《瑤族舞曲》活動在設計上,我首先對文字進行了分析。這首樂曲是瑤族男女在夜晚隨音樂載歌載舞的情景。樂曲曲式是ABA三段結構,並有明顯的速度快慢變化。在樂曲音樂選擇上,我聽了多個版本的音樂表現形式,最終決定用許卓雅《瑤族舞曲》的表現風格,聽起來優美、歡快,三段體非常明顯,很利於大班第一課時學習。

  此次活動的亮點:

  (1)進場音樂的選擇藉助於孩子熟悉的小兔子和烏龜的動作快慢,隨《花兒與少年》音樂感受音樂快慢的變化,讓孩子在音樂快慢的體驗中入場。

  (2)在欣賞中透過孩子聽、說、看、做引導幼兒感受、區分、體驗ABA三段體結構特點,使幼兒喜歡參與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

  首先借助服飾裝扮自己,給幼兒直觀形象的視覺感受,然後,在重難點的突破上,我採用音樂聆聽感受策略,使幼兒對音樂有初步的感受。接著採用課件支援策略,引導幼兒感受樂曲的三段體結構。接下來與幼兒採用共同討論策略,進一步讓幼兒共識出三段體的不同,速度的快慢及第一段和第三段相同的ABA結構特點。後來老師帶領幼兒用動作表現這三段體ABA結構,更增加了幼兒對此欣賞活動的參與和體驗。透過材料輔助策略,藉助小兔子和烏龜的小卡片這一遊戲材料,進一步正確區分樂曲的三段體結構,使孩子藉助手中材料表現三段體ABA結構。最後是教師個人瑤族舞蹈的展示策略,使整個活動達到高潮,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到樂曲旋律的優美和歡快,然後是“男女孩子跳跳跳”,再次體驗ABA結構,透過幼兒親身表現進一步感受樂曲旋律的優美和歡快。

  不足:當孩子表達正確的時候,應以積極的應答給予孩子肯定和感染,使孩子能更積極的參與活動。在組織活動中,教師的教育機智要更靈活一些,雖然孩子說出ABA結構,但並不是真的瞭解也不很清楚ABA三段體結構特點到底是怎麼回事,因此,在活動中我藉助直觀、具體形象的課件,使孩子真正理解、感受、區分和體驗ABA的三段體結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