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精選6篇)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精選6篇)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怎麼寫?透過此次的教案,讓學生們讓學生們認識到分子和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以及分子的基本性質,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閱讀!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的內容是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課題2分子和原子。為了分散教學難點,我將這個課題分為2課時,第一課時只講分子。原子的知識第二課時再學習。

  分子這一節是學生由宏觀世界進入微觀世界的開始,也是解決化學教學難點——對宏觀的現象進行微觀解釋的關鍵,還是繼續學習化學方程式和溶液等章節內容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識和工具,但由於這一部分知識比較抽象,處理不當會削弱學生學習的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分化點,為此我首先以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如開啟香水瓶蓋,為何能聞到香味?在客廳,為何能聞到廚房炒菜的味道?等)創設問題情境,匯入新課,力求讓學生以輕鬆、愉快的心境進入課堂。讓學生想象、分析討論,最後清晰的認識到分子體積小、質量小且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緊接著:創設承上啟下的問題情景,引出影響分子運動快慢的因素。品紅擴散的演示實驗我改為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實驗的真實性,決不是老師說啥是啥。最後透過多媒體課件,生活例子(如“溼衣服放在太陽底下比晾在屋簷下幹得快,”)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且運動的速率與溫度有關。再者“1+1是否一定等於2”這個問題的提出馬上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它已經打破了數學上的簡單加和運算。由於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後體積小於200ml,學生難以理解,不能準確分析,所以我設計了一個操作簡單、可見度強的宏觀模擬實驗——黃豆與小米的混合,透過類比學生很容易理解微觀粒子間是有間隔的,使這一教學難點得以突破,同時也注重了啟發學生充分利用家庭用品來完成實驗,使課堂力求生活化、自然化,讓學生自主設計成為學習主人,讓學生轉化思想——做探究、做實驗,不一定進實驗室,生活才是一個大課堂。

  對於分子概念的教學又是本節課的另外一個難點,所以我採用創設問題情境和動畫課件——水通電分解,讓學生充分討論得出分子的概念。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教學效果良好,同時我也感到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圖文並茂,形象生動,為老師減輕了負擔,對於學生理解微觀、抽象的知識是非常有益的,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於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從而透過現象歸納出本質和規律。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智力從“常態”躍遷到“激發態”,由此迸發出思維的火花。最後,習題的佈置我力求來源於生活,使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同時也使得學生對分子性質的理解有了質的飛躍。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2

  我認為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要透過分子原子這一課題幫助學生用粒子的觀念去學習化學,透過觀察、想象、類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學生初步理解化學現象的本質,從五彩繽紛的宏觀世界步入充滿神奇色彩的微觀世界,再反過來用微觀世界的知識去解決宏觀世界中的諸多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所以我們幾個人對《分子和原子》這一課題的設計構思巧妙合理、化繁難為簡易,非常有利於學生的理解接受。

  本節課知識內容比較抽象,需要教師把能把抽象的教學概念和知識點生動具體化才能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在本節課後我詢問了部分同學感受,普遍感覺分子概念比較抽象,分子特點部分例子不好理解。由此我建議在教學本節內容時可適當補充簡單生動的演示實驗,例如,用氣球容易壓縮證明空氣分子間有間隔;讓學生聞氨水刺激性氣味證明分子在運動等。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分子特點,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另外,這一課題中由於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再結合教師設計的有關動畫效果,使抽象知識具體化、複雜知識明瞭化,此時學生便能體驗到化學變化實際上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物質分子的過程,為深刻理解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分子、原子等重要概念做了形象鋪墊,加上最後設計的填空題,為學生理順了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也理順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關係和根本區別,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接受這些較為抽象的知識。

  我覺得本節課不足之處:本節課反映出學生對身邊的化學物質瞭解不多,對常見的化學現象注意不夠,對一些較為複雜的例子,還難以用恰當的語言去描述。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我們教師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從全方位、多角度來考慮問題、描述問題,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宏觀現象想象微觀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中,我首先利用走在花園能聞到花香、溼衣服能晾乾、常溫下敞口容器中的水會越來越少等生活例項,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從這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著手,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知識,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引導學生根據現象大膽猜想,並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索分子的性質。以苯分子的圖示和水分子的質量及一滴水中的分子數目讓學生直觀的感到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以品紅的擴散為演示實驗和氨分子擴散實驗為例,指出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用“1+1”是否等於2、注射器抽壓實驗比較驗證,形象說明分子間有間膈,並且分子間的間隔可以改變。在整個過程中,都以探究教學為主線,不斷髮展學生的思維,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絡實際,變抽象為現實,化難為易。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了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後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產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渴望進一步瞭解化學的情感,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4

  這節課從確定課題到講雖然用了兩週的時間,準備比較充分,但是在教學後還是發現了許多的問題。

  1、上課時比較緊張,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上課的經驗依然缺乏。

  2、整節課的設計比較守舊,沒有創新,是一堂常規課

  3、實驗方面不夠開放,給學生提供的儀器和藥品太少,侷限了學生的思維沒有達到理想的實驗探究目的。

  4、從實驗現象到得出結論太直接,沒有引導和思考的環節。

  5、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待加強,學生動手時有點怕,今後教學中要從第一章開始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5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為了引入微觀粒子——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上課前我採用向教室中噴灑花露水,學生都能夠從物理的角度解釋香水揮發了,我們能夠感受到涼意、聞到香味,卻看不到,這是為什麼?並且製作了課件動畫。由這個問題引出物質都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構成,分子、原子是真實存在的。這樣處理為接下來的教學做了鋪墊。

  二:輔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本課是學生從宏觀世界第一次接觸微觀粒子的開始,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感悟微觀粒子的特性,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

  三:演示實驗的直觀性。本課我準備了幾個演示實驗,幾個演示實驗都以學生做為主體展開,有學生操作。比如:品紅的擴散、濃氨水遇酚酞變紅。品紅擴散我做了改動,補充為熱水和冷水中的對比實驗,學生明顯看到品紅在熱水比在冷水中擴散快,由此得出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的結論。濃氨水滴入酚酞變紅,實驗現象明顯,由這個實驗引發學生思考:濃氨水與酚酞不接觸是否能變紅?

  總之,本課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自己在一些方面還有很多不足,今後要注重查漏補缺,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大提高。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6

  《分子和原子》一課是初中化學進入微觀物質世界的第一課。從本課開始,學生將對微觀物質世界有所瞭解。而微觀物質世界是肉眼所觀察不到的。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身邊的例項引導學生尋求科學答案,促使學生由感性認識過渡到理論認識,從宏觀現象透析出微觀變化。從現象到本質,使學生初步瞭解這些變化的微觀實質。透過對宏觀現象和微觀本質間相互聯絡的分析、推理、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濃厚的探究慾望。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上,有以下幾處是在教材的基礎上稍加改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品紅擴散實驗的改進

  在教材上品紅擴散實驗的基礎上,我又增加了一個對照實驗———

  熱水中品紅擴散的實驗。當觀察到熱水中品紅迅速擴散的現象時,學生忍不住地驚呼。透過對照實驗,學生不僅能體會到分子不斷運動,並且為後面的分子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內容埋下伏筆,可謂一舉兩得。

  2、氨分子擴散實驗的改進

  書本上的氨分子擴散實驗是在燒杯中完成的。我們將此實驗稍加

  改進後命名為“鐵樹開花”。在能得出相同的結論的基礎上,鐵樹開花的神奇現象帶給了學生視覺上的衝擊。學生對此印象深刻,記憶也一定會長久的。

  3、小遊戲的引用

  當學生對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徵有了一些瞭解後,需要深入到能

  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此時我以剛剛做過的通電分解水的實驗為例,領著大家做了“微觀上水分解”的小遊戲。我和學生一起雙手握拳高舉在頭的兩側,模擬成一個個小白兔,代表一個個水分子。當我把燈開啟表明通電後,一個個小白兔先是拳、頭分離,接著分別找到了各自的朋友。拳拳相對成了一個氫分子,頭頭相對成了氧分子。整個班級都成了氫、氧分子彙集的海洋。然後我又請了兩名完成得非常好的同學上臺表演,臺下了熱烈的掌聲。同學們都陶醉在剛剛結束的遊戲中,此時適時地領著大家歸納總結,輕鬆地解決了從分子角度上理解化學變化的困難。

  本節課完成後,教學成功的喜悅伴隨了我很久。透過檢測,學生的課堂達標率較高。而這些源於集體備課基礎上的個人精心備課,鑽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精髓,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及恰當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