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精選7篇)

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精選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1

  “角的度量”是在認識了角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用量角器度量角的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點多,比較繁瑣,在以前的學習中出現的較少,操作的要求比較高。其中量角器的中心與三角形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以及讀數是看內圈的刻度還是外圈的刻度都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本節課主要包括以下知識點:認識角的測量工具量角器,即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即度,學會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在兩個地方學生理解掌握的比較困難:一是量角器的擺放,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為突出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在設計教案時,凸顯出以下特點:

  一、在活動中感受知識,建構新知

  首先我出示了一個三角形,一方面複習角的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順其自然的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即度量角的大小,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起積極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更喜歡自己動手操作,發現,而不是僅僅用耳朵聽聽,這樣的印象與體會才會更加深刻。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在認識量角器的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合作,自主探究量角器的相關知識,透過交流知道量角器的相關知識。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態,尊重學生的想法,多巡視,與學生一起發現,討論。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整個課堂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比如知識介紹的不夠充分致學生在操作時頻犯錯誤,拖延了課堂。除此以外,由於本身的教室技能還不夠成熟,對學生的反饋評價不夠及時與準確。我需要不斷地反思中再學習再實踐,在反思中成長起來。

  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2

  “角的度量”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式複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麼工具?角的大小用什麼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啟用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

  教學時,先透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透過觀察你會發現什麼?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後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後,我根據彙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教學反思《《角的度量》教學反思》。教學測量角的大小時,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著量,然後說出測量度數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學生的思維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後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透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於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後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3

  “角的度量”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基礎上進行的,是小學階段幾何初步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操作性課題,感覺比較抽象、枯燥。這節課中數學概念教多,有1°的認識、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量角對四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

  課堂上我首先透過故事講述、動態演示1度角的產生;還讓學生閉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己畫1°的角。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難點。剛開始我發現有些學生拿著量角器就想量角,但卻不知怎麼放在要量的角上。於是我及時讓學生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認識量角器時,我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看看有什麼發現。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回答很不錯,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兩行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律,一行從左往右,一行從右往左,中間正好是90度”“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等。但在讀角時學生卻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這時我讓學生在量角器上讀出內圈和外圈相對的兩個角的度數如(30°、150°),學生透過這兩個角的認讀,認識到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同時還要注意讀量角器上沒有標數的角如(75°)這樣可以讓學生注意,不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而且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來。

  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然後再讓學生進行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並鼓勵學生說如何量角的。學生透過一系列的學習,掌握了量角的方法。

  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4

  《角的度量》一課一直是我感到難以教學知識點。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同時知識盲點也比較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式複雜,尤其是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突破重點與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四個層次來進行。

  第一層是感知角的度量的必要性。我先出示兩個角,讓學生去比較兩個角哪個角大?有人認為角1大,有人認為角2大。當他們在爭論不休時,引入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角的度量”從而產生學習需求。

  第二層是結合之前所學的度量知識,發現度量其實就是找到需要度量的物件含有多少個“度量單位”,那麼角的度量單位是什麼呢?從而引出後續內容。

  第三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是具備較好的觀察、總結能力的。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律,一個從左往右,一個從右往左,中間正好都是90”;“我發現量角器上90這個刻度與量角器上最下面這個刻度交叉在一個小點上”;“我從最大的刻度數是180這個數上猜測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我發現下面有一個小半圓,最中間有一個點”。你看學生研究得多認真,觀察得多仔細!

  第四層是實際動手測量角的大小。這個環節出現問題較多的是,學生會把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搞混,明明量對了卻讀錯讀數。為了避免這樣的錯誤,我要求學生量角前先觀察這個角是鈍角還是銳角,這樣就能很多程度上避免這類錯誤了。

  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5

  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認識量角器,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對小學生來講量角方法的真真道理其實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數的角與要量的這個角重合,讀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數就是要量的這個角的度數了。而怎樣進行重合學生是容易理解的,依據以上的認識,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上面三個層次來進行。

  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一開始出現兩個角,讓學生比較大小。然後問能具體知道這兩個角有多大嗎?從而引出課題。

  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這裡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

  認識量角器時,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在課前我想象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能力的。我的想法是好的,但課堂中學生的回答並沒有我想象的那樣,學生的表現一點而也不活躍,舉手發言的只有幾個。在量並說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層次來學習的:

  (1)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

  (2)在量角器上讀出兩個角的度數。

  因為讀角時學生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學生透過這兩個角的認讀,深有體會地說: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此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注意,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來。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

  第三個層次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我用嘗試的方法讓學生自己來探求量角的方法。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並沒有我想象的那樣好,而且講量的方法時學生也講得很不好。在此過程中,我感覺到學生學的並不透徹,還有部分學生不懂。但我引導的也不夠就匆匆收場。課前備課時只想著教學過程的設計,並沒有充分備學生。

  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6

  角的度量這節課數學概念比較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的東西)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式複雜,尤其是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一次關於手與腦的挑戰。因為量角的過程是那麼的艱難: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時更是如此)。即使量的方法是正確的,內外刻度又會不知所措。《角的度量》學生學的效果並沒有預想的好,因為之前看過華應龍的《我這樣教數學》中有關於如何教量角器這一部分教學的內容,所以很自信,我首先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這裡我創設了讓學生畫角的情境,從而產生學習量角的需求。

  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第三層是探究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的關係以及與角的兩邊張開程度的關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觀察、去操作,從而得出結論。

  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在教學過程中,唯恐學生不明白有些內容講重複的太多,導致下面練習的時間不夠。

  2、當一個學生第一次嘗試量角量錯後,卻忽略了他的再次量角。

  3、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煉。尤其是對一些數學術語把握得不夠。

  4、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間的評價。

  5、各個教學環節聯絡不緊湊,過度的地方處理的不夠理想

  當然,課無完課,人就是在錯誤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成長起來的。

  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7

  有人說 “有教育就必然有公開課”,而教育家於漪先生卻說過:公開課永遠是一件遺憾的藝術。我在和學生共同學習《角的度量》這一課時,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較好地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融合,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以及主動探究的意識。有以下靚點

  1、不斷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帶著問題的思考和解決中進行學習,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探索能力,使學習過程成為問題解決的過程;

  2、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呈現學習內容,使學生經歷在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問題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進行教學法的加工,以及一定程度的創造。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題材,也可以創設更符合學生現實的、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充分體會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道理。

  3、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初步學習將簡單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4、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數學思想隱含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中,是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是思想 的“軀體”,思想是知識是“靈魂”。所以對學生而言是不能從教材的字裡行間讀到的,要在教師引領、指導、學生自己學習、感悟中慢慢體會。學生只有領會了數學思想,才能有效地應用知識,形成能力。在本節課中,線段知識類比角的度量,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

  感悟:

  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間,學生間以及學生主題與教學媒體之間的相互交流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肯定,積極的評價和熱情的鼓勵,會喚發學生學習熱情。需以後做好以下幾點

  1。抓基礎:以教材為主,領悟編者意圖,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要對教材中新增設的欄目給予重視。

  2。抓規律:注重對相近知識的整理,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學習,自己總結規律,而不是教師代替其整理。

  3。抓典型:透過典型事例的講解,培養學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

  4。抓方法: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革,不搞題海戰術。

  5。抓學生:加強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學法的指導,創新探究能力的培養,做到及時檢查、反饋。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將盡自己所能,引領學生加強思維訓練, 注重方法引領,讓課堂成為學生喜歡的樂園。

  點評:

  整個課堂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體現了“和諧”的數學課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已有水平進行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注重了學生探究過程,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以個合適的思維空間。課堂中不僅僅是教師的教,而是更多的學的場面,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場面。

  注重小組互助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有效的發揮了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

  另外,又設計複習提示和預習指導的作業,閱讀課本4。2節課文並與4。3。第二節課文對比,思考怎樣比較角的大小.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走出課堂,從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外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探究。

  總之,在本節課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致力啟發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中,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的最終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