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公式計算教學反思

體積公式計算教學反思

  體積公式是用於計算體積的公式。即計算各種幾何體體積的數學算式。以下是小編帶來體積公式計算教學反思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體積公式計算教學反思 範例1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圓的面積計算”、“長方體的體積”、“圓柱的認識”等相關的形體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又是為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其他形體知識做好充分準備的一堂課.

  課始,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不斷地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並製造認知衝突,形成了“任務驅動”的探究氛圍.

  展開部分,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觀察以及交流討論的平臺,讓學生在體驗和探索空間與圖形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幾何知識,以幫助學生理解現實的三維世界,逐步發展其空間觀念.

  練習安排注重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運用自己剛推導的圓柱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引入環節中的兩個問題,使其認識數學的價值,切實體驗到數學存在於自己的身邊,數學對於瞭解周圍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是非常有作用的.

  教師無論是匯入環節,還是新課部分都恰當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充分地讓學生感受和體驗“轉化”這一解決數學問題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時,還合理地運用了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體”,有機地滲透了極限的初步思想.

  體積公式計算教學反思 範例2

  本節課教學的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課始,我出示學具擺成的長方體(長3釐米、寬2釐米、高2釐米),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學生受上節課的影響,很快數出小正方體的個數。就得出了這個長方體的體積。

  首先教給學生方法,留給學生時間、請學生介紹數的方法,先數第一層的個數,再乘層數(相當於高),第一層也就是看看有幾行(相當於寬),每行有幾個(相當於長),這是全班學生的認可的最佳方法.緊接著讓學生擺,記錄.再討論交流發現出了體積公式。雖然這裡花費了很多的時間,以至於後面學生鞏固公式解決問題的時間很少,但我個人認為還是值得的。學生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收穫了“公式”,更多的是思維得到了訓練,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

  其次掌握了公式,就要實踐運用,讓學生感到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更讓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掌握了長方體體積公式後,出示魔方,讓學生嘗試解決它的體積,透過動手量、算,自然地遷移和轉化到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第三從課堂教學實踐看,本節課教學效果較好,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教師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學得自主,學得快樂,並學有所獲。

  體積公式計算教學反思 範例3

  今天的數學課上,教學生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及計算,我採用拼湊的方法把很多個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模型拼成不同的長方體,讓學生透過觀察找出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包含體積單位的個數),實際上就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三條稜的乘積,推匯出長方體的體積=長x寬x高。因為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所以正方體的體積=稜長x稜長x稜長。又因為長方體、正方體的底面積正好是長與寬的乘積,因此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還可以用底面積x高求得。在此基礎上學生很快就想出了還可以用側面積x長;前面(或後面)的面積x高來求長方體或正方體體積的方法。並在推出體積公式的同時讓學生計算相應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學生既弄清了長方體或正方體體積公式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又能根據不同的條件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

  學生愉快地接受了知識,老師也輕鬆地進行了教學,教學效果非常好,每個孩子都能正確地完成作業。

  體積公式計算教學反思 範例4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教育價值,不能侷限於知道公式和應用公式。況且,記憶和照公式列式計算的思維含量較低。得出體積公式能加強對體積意義、體積單位的理解;能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因此,教材十分重視探索體積公式的過程,設計、安排了認知線索和主要的探索活動。

  例9和例10是兩個層次的活動,不僅操作內容、要求有區別,而且思維程度有差異。例9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從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開始教學新知識。沒有規定長方體的大小,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去擺,既調動積極性,又為合作學習營造了氛圍。在教材預設的表格裡填寫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所用正方體個數以及體積,可以獲得兩點感受:一是沿著長、寬、高各擺幾個正方體,長方體的長、寬、高就分別是幾釐米;二是長方體裡有多少個正方體,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體積應該與長、寬、高有關。這兩點感受能使學生明白:探索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要研究體積與長、寬、高的關係。教學例9不要急於得出體積公式,而要在擺長方體與填表的基礎上,著力引導學生獲得上述兩點感受,形成繼續研究的心向。即使有學生從例9已經看出了體積公式,也要引導他們透過例10進一步驗證公式,理解體積與長、寬、高之間的必然聯絡,感受數學的嚴謹及結論的.確定性。

  例10根據圖示的長、寬、高,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三個長方體。活動的本質是用體積單位測量物體的體積。對學習的要求是先想怎樣擺、需要幾個正方體,再按想法擺,驗證想的是否可行、是否正確。三個長方體是精心設計的。左起第一個長方體的寬與高都是1釐米,只要把4個正方體擺成一行,能夠體會長方體長的數量與沿著長擺的體積單位個數之間有必然聯絡。第二個長方體的高1釐米,只要把正方體擺成一層。體會長方體寬的數量是幾,沿著寬應該擺出幾行體積單位。而長與寬的乘積,就是一層裡體積單位的個數。第三個長方體高2釐米,要把正方體擺成2層,體會長方體高的數量與擺的體積單位的層數是一致的。教材在各個長方體裡預設的教學內涵,規劃了各次實物操作時的思維重點,有助於學生逐漸建構數學認識。擺各個長方體獲得的體會,就是對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關係的理解。教材讓學生說說在兩道例題中的發現,是引導他們回顧、反思例題的學習,進一步清楚這些體會,並把這些體會有條理地組織起來,得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抓住正方體12條稜長度相等的特點,能從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匯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教材要求學生主動經歷推導過程,在獨立思考之後小組交流。推導的思維方法是多樣的,從正方體具有長方體的所有特徵出發,演繹推理能完成推導,從再現測量體積活動出發,

  類比推理能完成推導: 用體積單位測量正方體的體積,每行擺的個數、擺的行數、擺的層數都與正方體的稜長相等。因此,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寫正方體體積的字母公式時,根據字母表示數的書寫規則,如果把乘號簡寫為“·”,那麼V=a·a·a;如果乘號省去不寫,要寫成V=a3。一般採用後一種寫法,a3以及它表示的意思都是新知識。第26頁“練一練”第2題,算幾個整數或小數的立方的得數,鞏固對立方的認識。解決正方體體積的實際問題,經常會列出和計算這樣的算式。其中13、103和0.13要提醒學生特別注意,防止算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