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唱歌的木葉》的教學反思

《會唱歌的木葉》的教學反思

  《會唱歌的木葉》一課,是西師大版本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上課前,我已經聽見同事們說這一課一點也不好上,所以我花了兩節課的時間去仔細地看教參,鑽教材,又虛心地聽取了大家的意見,瞭解了其他班級主要存在的課堂問題。

  (1.課文中的擬聲詞太多,不易朗讀,我想,也許可以讓孩子來摹仿模仿,激發他們的興趣。2.孩子們想象樂聲悠揚很空洞,我想,這得靠學習課文的側面描寫來激發學生去理解;3.課文太長,學生學起來沒什麼興趣,讀起來更是有氣無力。我想,得抓住重點句段進行朗讀訓練。)

  開課時,我在黑板上板書了“悠揚”一詞,指名讀後設問:“你能想到哪些聲音可以用到這個詞語?”在充分肯定孩子們說到的“歌聲、琴聲、口哨聲、樂曲聲、風鈴聲、笛聲……”等等後,我拿出了一小片樹葉:“你能想到嗎?這小小的樹葉也能發出悠揚的聲音。”(非常遺憾,我不會吹奏。假如此時自己會吹上一兩聲,該多美妙!)

  在孩子們驚訝的目光中,我板書課題《會唱歌的木葉》,然後設問:“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此時,孩子們提出了許多的問題,我進行梳理後,將最有價值的三個問題板書在了題目旁邊。

  1. 會唱歌的木葉在哪裡?(這個問題可以引出重點字詞:“懷抱”“闖山”)

  2. 木葉怎麼會唱歌?(課文主要內容和理解重點)

  3. 木葉唱出來的歌聲怎麼樣?(朗讀訓練的重點,說與寫想象擴充套件的重點)

  有了這三個問題,後面的環節開展得十分輕鬆,大家緊緊抓住這三條線在課文中尋找答案,找到答案後又去反覆誦讀,體會歌聲的悠揚,阿姐的快樂,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山谷的清淨與空曠等。最後大家一起交流,逐漸匯合得出結論:“動物和人是好朋友,這木葉吹奏出來的一首首歌,是對大山的讚歌,是對小生命的歌頌,是對鳥兒們的祝福!”

  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樣的結論來得並不費力,我覺得是比較滿意的。

  在本課中,我還安排了三次抓重點詞語,展開想象的說話訓練:

  第一次是在阿姐進山時候,我請孩子充分想象之後創作出,森林中的所有生命是怎麼怎麼“熱熱鬧鬧”歡迎客人的?(有的孩子說:孔雀展開美麗的羽毛,跳起金色舞蹈,熱熱鬧鬧地歡迎來闖山的客人;有的孩子說:花兒露出五顏六色的臉頰,舞動著每一片花瓣,熱熱鬧鬧地歡迎來闖山的客人;有的孩子說:小猴子機靈地翻著跟斗,摘來無數的野果,熱熱鬧鬧地歡迎來闖山的客人……)

  第二次是在課文描寫了阿姐的.木葉聲後,結合小動物的表現和遠山的迴音,讓孩子們圍繞“問好、對話、祝福、悠揚”關鍵詞展開聯想並嘗試在段的旁邊批註他們讀後的感受。(有的孩子說:我彷彿聽到了布穀、黃鸝、杜鵑的回應;有的孩子說:我感受到了木葉的聲音很美;有的孩子說:我感受到了小動物們都聽得入迷了;有的孩子說:我感受到了歌聲很嘹亮;有的孩子說:我感受到了山谷很大,很空曠……)

  第三次是在全課學完後,我請孩子們接著課文最後一句續寫:滿山大大小小的樹上,都掛著串串綠色的歌……(請續寫這是什麼樣的歌?)孩子們也創作出了較豐富多變的答案。

  最後,我們師生一起畫了一棵大樹,讓孩子們憑藉想象使這棵大樹掛滿歌聲,掛滿歡樂,他們有在樹上畫音符的,有畫小鳥的,有畫笑臉的,整個課堂笑聲不斷,大家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發自內心的快樂。

  反思:

  1. 學習是學和玩的結合過程,應該始終關注孩子的興趣和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把課堂當做一種快樂的發現和享受,並且和孩子們共同去分享學習的樂趣。

  2. 反覆的擴充套件練習使學生的思維開放,他們也對課文理解得比較深入,對低段來說,這樣的長期堅持,應該對他們的寫話也有很大的幫助。

  3. 雖然孩子們語言表的能力還行,可剛剛嘗試寫批註,有的孩子不知抓關鍵詞寫。應該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控制和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