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和種子》教學反思

《果實和種子》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果實和種子》教學反思,一起來看一下吧。

  《果實和種子》是蘇教版《科學》課,三年級下冊中《植物的一生》單元的起始課。

  教材分析:

  《果實和種子》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的內容。這一單元的學習是從植物入手,透過對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的觀察研究,讓學生了解每一種開花植物都要產生足夠的種子,以延續它們的物種。然後從植物的種子到動物的卵,指導學生運用更多的方法進行觀察,獲得有關植物和動物繁殖的認識。 “研究了油菜的果實和種子,那麼其他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是怎樣的呢?教材隨後安排了“比較油菜和豌豆花、果實和種子”的內容,並進入到“觀察更多的果實和種子”的學習。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十分重要,它是這單元教學的重點之一。引導孩子們根據雄蕊和雌蕊可能具有的功能,觀察雄蕊花葯裡的花粉是否容易抖落,雌蕊的柱頭是否有粘性等等。然後再根據觀察到的事實證實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這也是培養孩子們推理能力的一個很好的載體。如果在觀察活動中補充一個模擬實驗:將“花粉”分別飄落在有粘性和沒有粘性的“柱頭”上。比較二者結果,將更有利於孩子們自己分析雄蕊和雌蕊的功能。

  本課的重點是解剖並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在課堂上,先讓學生預測種子裡面有什麼,並用繪畫的方式描述。我這樣設計:第一,可以促使學生仔細觀察;第二,有利於對比。第一幅畫展現的是學生對種子內部構造的原始印象,是學生對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回憶;而第二幅畫則是學生用鑷子細心解剖用水浸泡過的種子,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展現了學生對種子內部結構的觀察結果。這輛幅畫之間是存在著緊密的'聯絡。有了第一幅畫,學生才會產生探究的需求,才會有探究的興趣;有了第二幅畫,學生才會產生認知的衝突,才會在頭腦中否定以往的低水平的或錯誤的認識,從而建立起對事物全新的、正確的認識。我認為這兩幅畫的出現,不但促進了學生的認知,還對學生自主探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學生經歷“預測——解剖——觀察——記錄——表達“這一探究過程,並透過預測、解剖、觀察和兩次實驗記錄的對比,意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