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三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想起》教學反思

蘇教三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想起》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想起》這節課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這節課主要幫助學生聯絡已有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學會用從條件出發思考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探尋解題思路,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所謂從條件想起的策略,就是從已知條件出發,想出由這些條件所能解決的問題,並最終與所需解決的問題建立起聯絡,這是一種由因到果的思考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幾乎都會運用到這一策略,所以理解並掌握這一策略,對於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執教這節課的過程中:

  一、從提問匯入,初步感受策略

  課始,我創設了“小猴樂樂的農場”的情境,提供兩個已知條件,讓學生根據已知條件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根據有聯絡的已知條件可以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然後再出示教材中安排的小猴摘桃的例題,透過讀題,找已知條件和問題,分析“以後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這個已知條件的含義,引導學生體驗從條件出發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運用的過程和特點。

  二、比較反思,注重解題過程的回顧

  教材中的例題在解決的過程中出現了兩種方法,一種是列表法,另一種是算式法。在學生嘗試解答之後,我讓學生比較一下這兩種比較的方法有什麼共同之處,體會到雖然解題方法不同,但是都是從條件出發思考,結果也是相同的。回顧解決這道題的過程:讀題,找已知條件和問題,分析有含義的已知條件,解決問題。教材中安排的“想想做做”第2題,我將它安排在解決了例題之後,我覺得這兩題其實是十分類似的題型,所以在完成例題之後再完成這道題,然後將兩道題的分析思考過程放在一起,比較一下這兩道題在分析思考的過程中有什麼相同之處,從而得出從條件一步一步地到問題的解決的過程,體會從條件想起策略的一般步驟,幫助他們由具體到抽象,不斷加深策略體驗,逐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三、低估了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

  在解決例題和想想做做第2題時,都是由我帶著學生一起分析有含義的條件:“以後每天都比前一天都摘5個”和“每次彈起的高度總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是理解這兩個已知條件的含義的',所以我應該在理清了已知條件和問題之後就放手讓學生來獨立完成,然後再交流想法:為什麼這麼做?學生應該會說到從哪個條件得到什麼等等,這樣更能體現從條件想起的策略。

  四、忽視了列表、畫圖輔助方法優勢的滲透

  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一般都想到用列算式的方法來解決。本節課還滲透了列表,畫圖等多種方法輔助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合理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使策略運用過程更具針對性。在學生解決完例題後,指名讓學生上臺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沒有很好的認識列表這一方法,學生只是在運用了列算式的方法得出了結果之後把每天摘桃個數一一填到了表格中,沒有體現出列表這種方法的優勢,所以這裡我應該引導學生認識一下表格,瞭解一下表格的裡的內容等等,讓學生明白列表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在解決“想想做做”第3題時,由於教材中已經提供了18個圓圈,學生很快根據條件找到了答案,然後我讓學生透過算式的方法再解決一遍時發現較多學生有困難。其實這裡是一個讓學生髮現畫圖方法優勢的好機會,在算式方法交流完後,我應該適時地總結:有的實際問題,運用畫圖的方法能更快地找到答案,我們要針對具體問題合理選擇解題方法。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不盡人意的環節較多,沒有很好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沒有突出從條件想起這一策略的優勢,需要進一步改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