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的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

《我與地壇》的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目標]

  1、體悟母愛的偉大與艱辛。

  2、感悟生命的意義。

  [教學設想]

  課型定為誦讀課,採用的手段以誦讀為主。這段選文的語言也是很值得品味的,但是在這堂課裡只能忍痛割愛,目的是透過誦讀讓學生在情感和認識方面得到提升。

  [過程實錄]

  [PPT1:課題名稱及史鐵生照片,背景音樂為滿文軍的《懂你》營造一種氣氛]

  師:一個人可以沒有朋友,沒有妻子,沒有兒女,但他一定有過母親。史鐵生從殘疾的陰影中走出來,不再去問“我”為什麼要出生,不再去想“我”為什麼要活著,不再去抱怨命運的不公。這當中除了地壇給予的啟示之外,還有“母親”伴行他走過了最艱難的一段路。這是一段很長很長的路,“母親”用她的愛和生命支撐起史鐵生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今天我們與作者一同去感受母愛的偉大與艱辛吧。

  [PPT2:呈現教學目標:誦讀全文,感受母愛,讀懂母親,感悟生命,啟迪人生。]

  師:大家先自由朗讀選文(二),把你認為最能感動你的句子或細節找出來。

  (學生自由朗讀……)

  師:下面請同學們說說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生:第三開頭這個細節很感人。(讀)“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麼事又反身回來,看見母親正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望著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處牆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

  師:你剛才念“看見母親正站在原地”,與原文一致嗎?

  生:原文是“仍站在原地”。

  師:你覺得是原文的好還是你改的好?

  生:原文好。

  師:為什麼?

  生:“仍”表示站的時間長。

  生:“仍”字型現“母親”對“我”去地壇不放心,還在出神地想事,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

  師:這事一定與“我”有關,對吧!(停頓)是啊,一個“仍”字,我們可以看出母愛就是一份牽掛,一種擔憂。這一細節看似平淡,可在這平淡當中蘊含著的是濃濃的愛意。你的生活當中也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生:有,我每次回校時,媽媽都要送我上車,而且總是嘮叨個不停。現在,我發現原來這“嘮叨”就是愛。

  師:我也有跟你一樣的生活體驗。自己的年歲在一年年增大,父母的白髮也在逐漸增多。每年假期我都要回義烏看望父母。每次回來,母親都要親自送我到車站,車不開就不肯回家,等車快要開時,她又到大門外站著,看著我們遠去。我轉過頭,總是看見她張望的情景,然後是小心翼翼地橫穿馬路去等公交車。每每到這情景,我都有一種欲哭的感覺,這是一種幸福。

  生:我找的是這一句。第二節最後“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這以後她會怎樣,當年我不曾想過。”我喜歡這句,是因為它寫出了母親是毫不張揚的,是平凡的。母愛就在點點滴滴、平平凡凡之中。

  生:我選的是第三段中的這一句,“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後,我才有餘暇設想,當我不在家裡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原來,母親的愛是要去設想的,母愛是“痛苦的”、“艱辛的”。

  生:我找的是“但她從來沒有對我說過:‘你為我想想。’事實上我也真的沒為她想過。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我自己平時也從來沒有為母親想過,現在我體會到了做母親的艱辛和痛苦。

  生:我選的是最後一句,“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我”走到哪兒,母愛就跟隨到那兒,母愛是無處不在的。

  師:說得很好,“我”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親”的伴行;“我”成長進步的每一寸都凝聚著“母親”的心血。

  師:從同學們找的句子看,我們可以發現,你們找的都是“母親”這條線,“母親”是如何愛兒子的,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先來看看“母親”的愛都體現在

  生:“母親”的愛主要體現在對“兒子”的理解上。

  師:具體說說。

  生:如第二節中,寫“母親”無言地幫“我”準備,又目送“我”去地壇時,連用了五個“知道”和一個“不知道”,體現了“母親”對“我”的理解和深愛,“無言”二字包含著濃濃的愛意,一切皆在不言中。

  師:是啊!此時無聲勝有聲。這一節所體現的是“母愛”的深沉,在朗讀時應把握怎樣的語氣和語調?

  生:應讀得深沉含蓄,充滿深情,五個“知道”和一個“不知道”應略讀重音。(生有表情朗讀第二節,同學們評價說他語氣語調都把握得不錯。)

  生:“母親”的愛還體現在矛盾、痛苦之中。如第三節,“我”到地壇以後,“母親”一個人在家裡胡思亂想。

  師:“我”怎會知道“母親”在家想些什麼?“母親”對“我”的愛,是否一開始“我”就明白,就有深徹的體會?

  生:不是的,是“母親”去世以後,“我才有餘暇設想”,“母親”在家裡擔憂“我”,是“我”猜出來的。

  師:“母親”在家怎樣,日日夜夜怎樣想,這是看不到的。不去設想,那是體會不到母愛,也不能完全懂得母愛。透過對“母親”的矛盾、痛苦、擔憂的描寫,來體現出“母親”的堅忍與偉大。“母親”的愛有多深,“母親”的痛苦就有多深。母愛總是毫不張揚的,母愛的方式總是平凡的,母親的心總是深沉的,往往要靠做子女的去體察,去設想,去感悟,才有深切的感受。那麼第三節該怎樣去朗讀?

  生:應讀得深沉,“設想”後面略快略重,要讀出“母親”的矛盾與痛苦的心理。

  師:那你試試。

  [生朗讀第三節,聲情並茂,但過激昂,同學們提議再深沉一些。]

  生:“母親”愛“我”,還體現在常常到地壇找“我”。

  師:為什麼要找?怎麼找?

  生:因擔心“我”到地壇去會做傻事,怕“我”自殺,雖然“母親”在家已作了最壞的打算,但總是要當心的,所以要找嘛。怎麼找?就是悄悄地找,不讓“我”知道。找到了就悄悄、緩緩地離開,找不到就“四處張望”“端著眼映象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步履茫然又急迫。”

  師:“母親”為什麼不讓“我”知道她在找“我”?

  生:因為“母親”理解兒子,一方面擔心兒子,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兒子的自尊心,不能傷了兒子。

  師:說得太好了。“母親”懂得兒子的心理,可兒子在那時卻不能體諒、回應“母親”的心。有一回,“我”還故意不讓“母親”找到“我”。多年後,我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真沒想到這園子有這麼大”時,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現在想起來,悔恨之情無以復加。朗讀這節語氣語調該怎樣?

  生:讀的時候應深沉、緩慢,讀出“母親”的焦急及“我”的悔恨。

  [生朗讀第八節,同學評價,大多數同學說還可以,讀出了感情。]

  生:我覺得他讀得不夠好。如“母親”四處張望的情景,及找到“我”後“她緩緩離去的背影”,讀的時候應慢點、輕點。

  [生朗讀,同學評價說還是前面那同學讀得好。]

  師:有時,腦子裡想的同實際做的有點距離,我們能聽出別人讀得好不好,但自己不一定能讀好,因此,要想朗讀好文章,是要經過長期的練習的。

  [PPT3:母親:

  1、幫“我”上地壇:無言目送

  2、在家擔憂“我”:坐臥難寧

  3、到地壇找“我”:悄悄緩緩

  讀懂: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

  師:兒子在“母親”身上讀懂了“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母親”是愛兒子的,難道兒子就不愛他的“母親”嗎?

  生:不是的,其實兒子也是很愛“母親”的。愛是雙方的,正因為有愛,所以兒子才會去設想“母親”的心理,才會去痛悔自己的倔強和羞澀,才會想寫小說回報“母親”,讓“母親”驕傲,才會在事業有成後到地壇去,整日地懷念“母親”。

  [PPT4:我:

  1、設想母親的心理

  2、痛悔自己的倔強羞澀

  3、寫小說回報母親

  4、整日懷念母親]

  師:史鐵生在“母親”身上讀懂了“苦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為所愛的人承受一切苦難,為所愛的人獻出一切愛,也為所愛的人更堅定地生活下去。他從母親身上讀懂了生命的意義。“母親”理解兒子,兒子讀懂“母親”,這一切都是因為有愛。

  [PPT5:

  讀懂

  母親兒子

  理解]

  師:命運無情,但生命有情。現在我根據大家剛才的建議,以及我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用深沉、深情、悔恨、思念等感情來誦讀全文(節選的第二部分)。

  [PPT6:一幅畫面,上面兩個字“魂牽”,配樂《沉思曲》]

  (配這一畫面,這一音樂,再加上老師感情的投入,一下子就把學生引入到這一情境中去。學生也輕聲地一起跟著老師讀。當讀到第五節“走遍整個園子卻怎麼也想不通:母親為什麼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麼在他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時,老師眼含淚珠,語調嗚咽,讀不出聲了。學生也已全融入到這氛圍中去了。當全文誦讀完畢,已有許多同學流下了眼淚。)

  師:(音樂繼續)有人說“母愛是一種沒有道理沒有代價的愛。”那種愛無邊無際,隨時準備為兒女犧牲一切,卻又不要什麼回報,只管無怨無悔地付出。面對史鐵生的母親,面對我們自己的母親,不管你的母親在還是不在了,你將對她說句什麼?

  [PPT7:

  母親,我想

  對您說……]

  生:母親,請原諒我以前的無知和幼稚。

  生:母親,我想對您說以前是我錯了。您工作那麼辛苦,可我還向你耍脾氣(哭),還跟你頂嘴,媽媽,請你原諒我,我以後一定不會這樣了。

  師:你母親一定會很高興的。

  生:(哭,說不出來,停一會後說。)媽媽,我知錯了,我不該那樣做,那樣傷你的心……(說不下去。這位女生在這學期開學第一天就離家出走,一星期後才被父母找回來,回校後一直很壓抑,今天,她把這壓抑透過眼淚發洩出來。)

  師: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你媽媽早就原諒你了,你自己也應從中解脫出來,好好地學習,這才是你對母親的最好的回報,對不對?(生使勁點頭。)

  生:母愛是深沉的,含蓄的,我將用我的一生去報答母親。

  師:那麼,讀完這篇文章對你有什麼啟示?

  生:平時,我們要多體諒母親。

  師:(結束語)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不要等到失去才去體會她的珍貴,好好地愛我們的母親吧。下課!(掌聲)

  [PPT8:再見!謝謝(配樂《懂你》)]

  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目標定位就是體悟母愛,感悟生命,課型設計為誦讀課。《我與地壇》這篇散文是篇有很厚重的滄桑感的散文,節選的第二部分主要還是體現在對“母親”的解讀上。當時設想就是想透過誦讀去理解去感悟,想要在“讀”字上下功夫的。但選文較長,讀完一遍需12分鐘,一堂課也只能讀三遍,因此,在課堂設計上作了如下安排:第一遍自由朗讀,初步感知。讓學生找出感動你的句子。第二遍為分線取捨朗讀。重點讀了文中第二、三、八節,以體現母愛為主線的。讓學生體悟母愛的偉大就體現在“點點滴滴之間,平平凡凡之中”。第三遍是教師的配樂朗讀。目的是引領同學們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與文字與作者產生共鳴,引起心靈的碰撞。在前面三遍“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情感和認識得到提升。此時“母親,我想對您說……”這個設計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因為有了前面那麼多的感情鋪墊和渲染,學生們正沉浸其中,因此,才會那麼動情,流著眼淚,發自內心地訴說自己對母親的感情。能讓學生讀出眼淚,是我設計這堂課的最終目標。

  在很多時候,感人的文章是要去讀的,惟有讀才能更好地去體味,去感悟。整堂課下來,感覺學生的“讀”還不夠充分。教學目標中最後一條“啟迪人生”已來不及深化。在“母親,我想對您說……”這個環節後,結合謝爾蓋葉賽寧(俄)的《給母親的信》,讓我們同學感受到自己的文字也如同詩人一樣有感情,有詩意。但最後這個環節因時間的匆忙而沒有做充分,這是非常遺憾的。

  語文課堂要充滿朗朗的書聲,語文課要成為學生最感動的課,我奮鬥追求的目標就是要讓語文課充滿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