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教學反思2篇

《醉翁亭記》教學反思2篇

  醉翁亭記教學反思(1)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一篇文質皆美、膾炙人口的文章。今天嘗試性的講了一節學生展示課,因為很多的原因,本節課效果實在是不好,感覺對不起這篇文章。但是透過組內評課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最重要的是吸取了不少的經驗教訓。

  首先談談,我對學案的認識。我認顯課前作業導學,既能節省課時,增大課堂的容量,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合作互助精神。讓學生既能體驗自已學習成功的快樂,又能品嚐幫助別人的喜悅。而且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進行,可使師生關係變得十分融洽,讓師生在課堂中融為一體,在比較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談到課堂授課效率,我認為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學生是否參與及參與的程度如何則是關鍵的因素。因為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他們而展開的。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努力使學生產生與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即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而學生的參與不僅只是課內的參與,也應包括課前的參與,課前作業就是讓學生在課前就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對於本節課,因為我課前準備不充分,致使學案發的比較晚,學生自然也做的不夠充分,縮減了課堂效率。

  再就是,教學設計不夠合理,設計的環節太多。總想著如何擴大課堂容量,卻忽視了同學們的掌握程度和認識程度。過於重視活動形式而忽視同學們對文字的閱讀情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課文以外的問題研究上,不能讓學生靜下心來讀課本。如在文學常識展示環節,可以拿出一節課讓更多的同學展示,從更多的方面瞭解一下作者。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我要往縱深推進,立足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不再只為活動而活動,改變捨本逐末現象。

  醉翁亭記教學反思(2)

  本節課,教師只提了一個問題,但是,在範圍上,帶動學生思考了全篇;在深度上,引領學生挖掘出了課文主旨,達到了以點帶面、綱舉目張的效果。透過這節課的嘗試,我認為,尋找資訊焦點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對於我們突破難點,把握主旨,有很大的幫助。當今社會,交流資訊已成為現代社會交際的基本內容,處理資訊已成為學習、工作甚至娛樂須臾不可離開的任務,閱讀教學過程就是學生不斷地蒐集、處理、交流、整理資訊的過程,所以必須在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基礎上,縮小範圍,尋找資訊焦點,才能明確方向,準確把握全文精髓所在。何謂資訊焦點?指的是課文中凝聚全部思想內容的關鍵部分。篇有篇的資訊焦點,段有段的資訊焦點,句子也有句子的資訊焦點。尋找資訊焦點的目的在於最佳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它具有三大功能:(1)擴充套件功能。由於資訊焦點與閱讀客體中和各資訊均能取得意義上的聯絡,所以,引導時扣其關鍵點,散發開去,便能輻射全域性。(2)活躍思維功能。由於資訊焦點因文而異,可能在閱讀區開頭,可能在閱讀區結尾,可能在閱讀區中間;可能是一句話,一個詞,一個段落,也可能是一幅插圖。因而抓資訊焦點建構導悟思路可多形式多角度,靈活多樣,既可指導順向閱讀,又可導逆向閱讀,還可以展開跳躍式閱讀等。這就給學生各種新異刺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導向功能。由於資訊焦點有的是內容的凝聚點,有的是思想感情的抒發點,有的是表達方式的啟示點,因而抓資訊焦點導悟可使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情領悟表達方式。

  由理論走向實踐不是一個新的課題,但是在進行素質教育和進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今天,它卻具有其新意。如果讓大家來說如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每人會談出不少,但多半是處於理論層面,嚴格來講基本上是脫離實際的“空談”,如果讓大家有準備來談,會談的更多。教育家之所以能成為教育家是因為他們有深刻的實踐基礎,能講出深刻的教育理論隱藏在教育實事背後的東西來,讓人看到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教育事例。而我們教師現在所謂的教育理論大都是“想象”中的東西較多,基本上是屬於推斷性質的東西,而沒有基本的實踐根基。只有透過教學的實踐研究,我們才能清楚看到檢驗我們的教學效果是什麼。理論抽象性太強,我們不應該只教會學生理論,更應該教會學生如何依靠理論去實踐。教學過程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只有實踐才能檢驗我們教學效率和教學效益。因此,要想使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必須加強教學管理,特別是對教學實踐指向的管理,讓教師心中都有一個統一的方向。所以,我們必須由理論走向實踐。

  課堂中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塊白板,他們對知識的學習往往是以自己的經驗資訊為背景來分析其合理性,而不是簡單地套用。因此,關於知識的學習不宜強迫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滿足教條式的機械模仿與記憶,不能把知識作為預先確定了的東西讓學生無條件地接納而應關注學生是如何在原有經驗基礎上、經過新舊經驗相互作用而建構知識含義的。

  無論是哪一種理論,關鍵是看你能不能潛心學習和揣摩,並不斷地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作為一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擁有教育理論和過硬的.業務水平,讓學生佩服,並能用誠摯熱烈的情感去熱愛、尊重、信任學生,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真正達到師生心心相印、心理相知,讓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敬。“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感到老師可信賴時,他們的心靈才會開啟,教育才會奏效,才會使我們的課堂豐富多彩。

  學習了這些教育理論後,對於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煩惱有了一些新的認識,一個人工作多年以後,或多或少的會產生職業倦怠感,而這些教育理論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對自己也是一種鼓舞,這真如雪中送炭。有人說“空洞的教育理論”,我很不贊同,教育理論一點都不空洞,關鍵是看你能不能潛心學習和揣摩,並不斷地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只有掌握各種教育理論,我們才能做課堂改革的先行者。我們的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才會有創新。

  由此看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並不是以傳授知識為單一目的的簡單過程,它必須依據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站在高角度上多側面設計並付諸實踐,才能真正完成課堂教學的最根本任務:培養具備紮實基礎、掌握基本技能、具有創新意識的新一代高素質人才。

  以上就是我將“當代國外教育教學理論——當代國外教育教學理論、布魯納結構課程理論、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相關理論、多元智慧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得到的一些體會。進行有效教學是我們的責任,成為一名有效教師是我們教師的本分,今後我將為之而繼續探索,以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力爭成為一名當之無愧的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骨幹教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