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 篇1

  偶爾將新舊的《小學語文教師》比照翻閱,最逼真的感覺就是語文教學彷彿是個百變女郎,前天政治性,昨天工具性,今天人文性,明天呢?又不知道該跟誰姓,姓什麼?印象中畢淑敏寫過一篇關於流行色的散文,服裝界的權威們告訴畢淑敏,所謂的流行色就是服裝界玩的花招,去年生產軍綠色,今年一定要不同於去年,變個色調,讓人因害怕自己跟不上潮流,而不得不掏腰包。聽此一席話,畢作家大徹大悟,要想不被大家、商家牽著鼻子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穿適合自己的,做自己的自己。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在他一生之中一再表述他“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我想,在這個風吹牆頭草的語文教學搖擺時代,眾生喧譁中,我,一定要聽到自己的聲音,語文的聲音,學生的聲音!

  要簡約而不簡單。

  我曾走過漫長的、為設計而設計的路,這兒一個主意,那兒一個創意,四十分鐘的課堂,十幾個環節你還沒唱罷我已登場,亂花漸欲迷人眼,課堂成為老師的秀場,學生只不過是明月,裝飾我們的視窗而已。今天,我終於堅決地將它擯棄計劃之外了。

  一節好課,恰如一篇佳作,做好起承轉合就自成天地了,所以我的《驚弓之鳥》,只有四個步驟:起―成語遊戲,在成語和對應的人物之間連線,並簡要說說成語故事內容;承―讀好文字,尋找驚弓之鳥的本義;轉---聯絡生活,理解驚弓之鳥的引申義,並能運用;合---質疑留白,更羸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憑什麼知道這是隻驚弓之鳥?最後一環節實際是課之結尾,只要一句話,但卻顯示我因課時不同而對文字把握點的迥異,收的同時也為下一課時的放留足了地步。

  這樣算來,整節課實際只有三個環節,很簡約,但並不簡單。都說花要有花樣,人要有人樣,我想,課也要有課樣,古文要有古文味,詩歌要有詩歌味,成語故事就要有成語味。課始時,給一定的時空,讓學生進入成語之場,展示自己課內外對成語的積累,是一種營造,也是一項訓練,更是對課外閱讀的一份鼓勵,這就是我初始環節的預期,沒有完全達到,但在*近。朗讀一環是中心,學生讀為主,老師評、導為輔。

  其實對閱讀教學來說,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初讀,除非你放棄教材,另起爐灶。課本剛下發時會瀏覽,預習時會練讀,開課後會朗讀。為了調動學生已讀得有些麻木的神經,檢查讀書效果時老師適時而適當的評價、引導就非常重要,這樣會給學生一種新鮮的視角,新奇的感受,讓學生有所觸動:哦!還可以這樣想?

  我怎麼沒想到呢?這樣將熟悉讀成陌生後,學生會覺得文章實際上還大有嚼頭,讀的積極性就再次提起了。比如學生讀到這一句時“更羸並沒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裡直掉下來”,我用一條向上的直線箭頭和一條同向的斜線箭頭讓學生討論“直往上飛”之“直”為何種意思,引發了學生趣味盎然的辨析;再將箭頭改換為向下的,幫助理解“直掉下來”之“直”為“筆直”,生動又深刻,比較容易調整學生閱讀的狀態,改善他們滑行閱讀的壞習慣。

  為寫搶佔幾分月光。

  閱讀教學這十分明月,本該是聽說讀寫各佔幾分,現實確實讀與說瓜分盡這一輪明月。“以讀為主”讓所有的課堂一讀到底,教者深怕被詬病課堂沒有書聲琅琅;“多元解讀”讓所有的課堂群雄並起,每個人甚至連自己的聲音聽不到,眾生喧譁中,聽不到思想落地的聲音,看不到語文之芽破土而出,我們在潮流中模糊了課的模樣,丟失了自己的思想。

  08年11期《小學語文教師》開篇是朱文君採訪上海師範大學吳忠豪教授的筆錄,吳教授認為訓練是語文教學的立身之本,而理解、積累、表達是訓練的三個維度,重中之重是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訓練。

  吳教授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課堂雖然有大量說的時機,但只是零碎的一問一答,老師重點追求的是答案的正確,而不是問題語言表達的準確與精美,因而錯過了大量的訓練口頭表達的時機。我也是這樣積習難返,這節課開始時學生能熟練的將“胸有成竹”與“文與可”連起來,卻不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描述,而我卻輕輕放過了。但訓練學生及時練寫的意識還是有一些的。

  以前看過其他老師做“讀寫結合”的課題,一直努力將寫擠進課堂,現在則是儘可能為寫搶佔地盤,但卻不是為寫而寫。中年級的寫,必須榜樣為先頭部隊,說為後續軍力,修改為後勤保障。所以學生閱讀文字瞭解了“驚弓之鳥”的本義後,我很快轉向,藉助言語情境暗示“驚弓之鳥”的引申義:東東上次語文考試成績很不理想,現在一聽要考語文了,簡直成了驚弓之鳥。學生由此悟出其引申義為“受到一點驚嚇就害怕得不得了”;再將自己的經歷提煉為語境(我去年參加“市教壇新星”比賽,慘遭失敗,我一直告誡自己不能談虎色變,要收拾信心重頭再來。如今面對新的比賽,我變得泰然自若。)讓學生在形象中感知、瞭解“驚弓之鳥”的近、反義詞,深化其引申義。

  其實這一環節並不止於此,它也為緊隨其後的運用“驚弓之鳥”說話提供了範例,同時也滲透了人生態度的教育,(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失敗的經歷,唯有改變對失敗的態度才能調整好認識的姿態)。實際上也確實如我預期的那樣,學生在黑板上就寫出這樣一句話:馬上要數學考試了,有的同學彷彿如驚弓之鳥,有的同學卻泰然自若。我非常享受學生在課堂上凝神靜思、奮筆疾書的時刻,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一動一靜何嘗不是課堂之韻呀?

  如果是我的第一課時是讀寫結合,完成對“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理解、積累和運用,那麼第二課時課時我就偏重讀思結合,抓住文字,感知、感悟、感動於更羸這個人物了。我自己覺得這樣的安排還是合理的,可我更知道,這,僅僅是我自己的看法而已。可我又能怎麼樣呢?每個人都無法越過自己的肩膀觀察自己,每個人都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自己就是我自己的侷限!所以,我們才需要評議、交流、爭辯、批評!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 篇2

  首先讓學生從整體瞭解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學習。

  其次抓重點詞句理解更羸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樣觀察和怎樣做的。有些詞語的理解可以採用擴充套件的方法。如,從理解“能手”到理解“射箭能手”,再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能手”是說有著某種專長而社會地位一般的人,“射箭能手”是說射箭的技藝不同一般且僅此而已,加上“有名”兩字可看出更羸善射已是家喻戶曉,理解“能手”的意思,讓學生了解更羸具有高超的射箭技術,為學習後文做了有效的鋪墊。

  有些詞語的理解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後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後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老師介紹此處時根據所查的字典的意思讓學生進行選擇。

  接著結合圖片和相關資料瞭解大雁。課文中“驚弓之鳥”的“鳥”,指的是一隻大雁。考慮到一些學生可能對大雁不太熟悉,課件播放關於大雁的文字和圖片資料,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最後引導學生把更羸說的這段話讀懂和引申寓意。這段話不僅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特點,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容。在最後我讓學生談驚弓之鳥的喻意時,由於學生實際經驗少,談不出來。後來我舉了一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例子,學生一下受到了啟發。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

  《驚弓之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突出特點是對話較多。

  我在執教《驚弓之鳥》的第二課時,將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理的方法。

  在實施的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板塊來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個板塊:首先從釋題開始再次引導學生關注到課文的中心問題:更羸看到大雁作出了什麼判斷,這個判斷是怎樣一步一步作出來的?接著透過找關鍵句段、讀關鍵句段解決問題。最後,讓學生用“之所以——是因為觀察到——想到——”的句式來看板書解答中心問題。

  第二個板塊:分角色朗讀。透過讓學生議議:如何把對話讀好,指導學生看提示語、設身處地、抓重點詞語來朗讀;緊接著讓學生同桌對練、指名讀、師生對讀、評議結合等方式達到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的目標。

  第三板塊:寫一寫:課文最後更羸說完,魏王有會如何說呢?引導學生透過寫一寫進一步體會更羸善於觀察與思考的優點。

  第四個板塊:談收穫,深化認識,包括明晰“驚弓之鳥”的比喻意與現實意義。

  反觀整個教學過程,精彩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來歸納中心問題的答案。本課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因果倒裝,強調原因。這樣,能讓學生習得這種句式並學會組織語言來解決中心問題。

  二、讓學生自己談如何讀好對話,透過調動學生以往經驗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注重了學法的指導。

  三、小練筆:在結尾補寫魏王聽了更羸的話後會怎麼說以及談談學習收穫,這兩個環節不僅深化了對學生對主題的認識,更將聽說讀寫貫穿到課堂教學環節中,讀寫結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沒有注意課堂上的生成資源。

  在第一個板塊中,有的學生談到那隻鳥也太不聰明瞭;而我當時只在意如何儘快完成教學任務,並不想節外生枝,因此,並未對學生的想法作進一步的推敲。其實學生的這種看法能從另一個角度深化學生對文字的解讀,與更累得深諳鳥的心理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突出了更羸的技藝高超,引導學生進一步與文字對話。

  二、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雖然有學法的指導,但未真正落實到位。

  如:看提示語讀,並未明確告訴學生提示語的作用;在抓重點詞語來朗讀時,我自己未關注到重點詞句:如更羸的話“請讓我試一下”,備課欠深入細緻。對話內容不難理解,可有的詞語句子較拗口。如描述更羸射雁的過程的語句:“更羸並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裡直掉下來。”這段話中“拿”和“拉”音非常接近,句子也較長;更羸解釋能不用箭射大雁的原因的一段是一個大句群,比較難讀;象這樣的句子一定要讓學生多讀,先把句子讀流暢,才能讀出味道來。

  三、隨文小練筆時,我應該先讓學生談談對更羸的看法。

  小結一下再讓學生寫,這樣學生更有方向,更能加深認識。另一個就是在寫完話後,學生表現挺好,特別是對於引號運用掌握得非常好,我卻只讓學生在書上寫,沒有指名上臺寫。如果讓學生上臺來板演,我想一個能讓還沒有掌握對話標點的運用的同學掌握,加深印象,另一個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讓他們更充分地享受成功的樂趣。一件事,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效果,看來,教學方法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 篇3

  今天我上的課文是《驚弓之鳥》,在進行主題閱讀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學生上課沒有精神,不知道是天氣一下子變得很熱的原因,還是補充的閱讀材料在早讀課的時候,我帶讀了兩遍,學生失去了興趣!

  我讓學生默讀的時候,很多學生在講話,我感覺,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是浮躁的,能沉下心來默讀的學生沒有幾個,有些小組的成員在談論著跟教學無關緊要的話題,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在楊錕鵬這個小組,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我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可有的學生還沒看文章,我剛說完問題,有些學生就高高舉起了手,我叫他們回答,他們又答非所問!

  我感覺,整個課堂很混亂、沒有秩序,我不知道自己講了些什麼,我的思路是凌亂的.,整個課堂沒有一條主線,有種講到哪說到哪的味道!

  《驚弓之鳥》這篇文章,是透過更羸的故事告訴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思考,在觀察思考事物時要有發現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我補充的閱讀材料是《獅子和山羊》、《雞學游泳》、《會搖尾巴的狼》。在上課前,我也沒弄清楚,這些文章之間有什麼關聯,在講的時候,我覺得,這些文章好像與《驚弓之鳥》沒多大的關聯,怎麼把這些文章串聯起來講呢?在課前我也沒有想好一條主線來引導。

  課堂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大,課堂學習的氛圍不濃,我上完課之後,覺得是老師沒有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老師都是迷迷糊糊地上課,學生不會好到哪裡去!

  在主題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還是需要這方面專家的指引,自身素養不高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會不知所措!我們沒有主題閱讀配套的叢書,自行選擇的文章跟主題教學不配套,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會脫離主題的軌道。在課堂上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準確找到切入點,點沒找準,課堂就會凌亂,目標不明確,課堂上的教學只會是帶著學生蜻蜓點水式的多學了幾篇文章而已。這些文章對學生有什麼引領的作用,只能靠學生領悟的能力了!

  我認為,主題教學是非常好的一種教學方式,可是,對於剛剛嘗試的我來說,還是有些現實的問題。備課這麼抓一個單元的主題,在每節課上怎麼去突破主題,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怎麼把學到的遷移過來,這都是我要去攻破的難題!

  路在腳下!

  天道酬勤——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詞語!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 篇4

  今天實習生鄒玖菊執教了第三單元《驚弓之鳥》一課,教態大方,教學過程流暢,學生配合默契,能較機智的處理課堂突發事件,評價有針對性,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下面就具體來談一談。

  一、指導書寫,詳細有效

  本課的生字不僅多,而且筆畫多,鄒老師能夠讓學生結合字形、字音方面談發現,提醒大家注意的關鍵筆畫,學生都觀察的很細緻,說得很具體,為寫好這些字埋下了伏筆。在教師範寫環節,運用了學生範寫,談評價,培養了學生認真看的習慣。

  二、抓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鄒老師以“更羸是古時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深思探究,為什麼說更羸是射箭能手?抓住第九段,進一步引導分析更羸說的話,明白課文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這兩個倒裝的因果關係句式有力地強調了“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得出的結論。最後透過簡潔的板書,進行引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三、分角色朗讀,以讀悟情

  本節課的教學也始終以“讀”為本,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寓意。特別在學習更羸與魏王的對話時,鄒老師緊緊抓住魏王的語氣,由不信到“大吃一驚”的情緒變化,讓學生帶著語氣自讀後,再進行男女生分讀、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多種分角色朗讀。透過朗讀不僅讓學生弄清了事情的經過,還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明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來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也更好地理解更羸仔細分析、準確判斷事物的能力。

  不足之處:

  1、課時內容安排要合理,環節用時要突出重點。第一課時的容量少,導致講完之後,還有很多時間。

  2、朗讀指導有效但學習關鍵語句的過程有些顛倒。先學生讀悟,再抓關鍵詞體會,最後指導朗讀。

  3、學生寫字時,老師要有效的巡視,多加指導,讓學生把字寫規範。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 篇5

  《驚弓之鳥》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教材包括三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讀寫例話,一個語文園地。這篇課文中告訴我們的是要善於認真觀察,用心思考,就能得出準確的分析繼而決定。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因課文資料生動搞笑很容易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

  另外,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點還注重積累語言詞彙,要進一步提高閱讀潛力和表達潛力。由積景到說話到文字表達。

  上週,我與學生一齊研讀課文《驚弓之鳥》,在學生較全面理解文章道理的基礎上,有意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在多數學生根據課文後面的思考題,對射箭高手更羸的經驗之談表示認可和讚揚後,也有少數學生談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一學生說:我覺得我們就應從這隻可憐的驚弓之鳥身上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從小就要培養自己經受挫折的潛力,不能像這隻雁一樣,只因為被箭射傷過,之後一聽到弓弦響就驚慌失措地墜落到地上。我們班上不是有的同學以前因為某次考試不及格,受到家長的訓斥,此刻一聽說考試就心慌嗎——這個學生由落地的驚弓之鳥談到了當前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經受挫折的潛力。這是本課教參書書上並未涉及到的資料。我帶頭為他的獨抒己見而鼓掌。

  許是受到了我的鼓勵,之後另一學生站起來說:我覺得更羸的所作所為不值得稱讚,因為他缺少人道主義。他明明明白那隻受傷的鳥不能再受驚嚇了,但為了在國王面前顯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動弓弦,使那隻可憐的鳥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擊,摔落在地上。咱們第二單元剛剛學過,要保護大自然,愛護小動物,鳥是人類的朋友,更羸的惡作劇有點殘酷無情了。——這位女學生獨闢蹊徑,居然能從保護鳥類的角度來談感受,體現了孩子們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體驗特徵。同樣,這樣的感受資料也是教科書上沒有的。此話一出,班上很多學生認為此說有點牽強附會,和本文的主旨相距甚遠。我聽了,連連點頭,本來擔心他們在思維撞擊中拋錨太遠,沒想到,多數學生還是十分冷靜地迴歸主題的。這讓我對眼前八歲的這群孩子們刮目相看了。

  靜下來之後,我做一小結:肯定了這位女生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且言之有理的思維和勇氣,又闡明瞭教材選編本文的主旨意圖,以及如何全面地看待問題。雖然費時不少,但還是值得的,至少,我看到了學生們在閱讀當中,在相互交流感受當中,閃現出的可貴的思維火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