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的課堂教學流程及反思

《小石潭記》的課堂教學流程及反思

  第一課時

  1、教師示範朗讀。

  2、學生朗讀,生字正音。

  3、小組內合作,嘗試梳理課文文意。

  4、答疑。(回答學生在梳理文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5、請一名學生講述課文內容。

  6、其他同學指正。

  7、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課文。

  8、朗讀課文比賽。

  第二課時

  1、討論各段大意:

  明確:

  ① 水之清;

  ② 水之魚;

  ③ 水之源;

  ④ 環境與心情;

  ⑤ 同遊者介紹。

  2、比較本文與《三峽》在寫法和內容上的異同:

  明確:《三峽》多客觀描寫,本文既寫出了小石潭環境的幽靜,又抒發了作者的抑鬱憂傷之情。

  3、思考如下問題:

  ① 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②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③ 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④ 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明確:

  ① 從小丘西行下見小潭。

  ② 全石以為底,為巖。

  ③ 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遊者相樂。

  ④ 四面竹書環合,悄愴幽邃。

  4、說說你曾經去過的地方,介紹這個地方的景物特色以及你當時的心理感受。

  5、作業:寫一篇遊記。下週一課堂上交流,老師也將帶來自己的遊記交流。

  第三課時

  1、生交流所寫的.遊記,組內選拔優秀篇章。

  2、讀優秀作品。

  3、議所讀作品。

  4、教師讀自己的納木措湖遊記。

  【反思】

  這本是幾節平常的文言文學習課,一如既往的備課,一如既往地走進課堂。可是,一切卻不一樣了

  在和學生一起分享小石潭秀美風景的同時,一時間心血來潮,竟滔滔不絕的講起了自己到過的許多地方的風景特色。包括江南的如夢水鄉,麗江的風韻古城,大西北的樸素民風大到人文風景,小到土特小吃,給學生說了很多。虔誠的學生一個個伸長了脖子,無一人走神。我也越講越起勁,還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蹩腳的地圖,地圖太難看了,學生鬨笑了起來,我也一臉歉意,手忙腳亂的修改,學生立馬說:沒事沒事。我知道,他們迫不及待要聽的是老師天南海北的神吹鬍侃,他們那麼喜歡跑題的老師,又怎麼會怪老師畫不好地圖呢。

  這樣上課或許背離的追求教學成績的初衷,可是我認為於學生是有益的。至今,我仍然記得自己在小學學習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這句話時的茫然與困惑,也不能忘記自己在真正走出家門去領略各地風情的興奮與驚訝。的確,我們的祖國太美麗,太富饒,可是,有多少孩子真正領略了,又有多少學生為祖國的地大物博所深深折服,愛祖國更多的時候變成了一句口號或是空談。責任感有時候就是一瞬間產生的,我就是在那一刻,在學生充滿求知的渴望的眼睛中明白了這一點:我有責任讓他們發自內心為我們祖國的美麗富饒所折服,進而真正熱愛我們祖國大好河山。我鼓勵學生走出去,在課堂上講這麼多題外話無非調動他們的興趣。98級學生一畢業就集體出去了,他們說是受我的影響,我覺得自己值,也為學生感到高興,我認為只有走出去才會有經歷,才會有體驗,才會寫出好文章,才不枉我們生在如此美麗的國家中。

  第三課時給學生讀了我的納木措遊記,那是我在旅藏途中的日記,教室裡鴉雀無聲,從學生虔誠的眼神中我讀到了虔誠,在學生專注的笑臉上我看到了信任。給學生一些薰陶,一些影響,我感到驕傲。許多學生有不良愛好,比如上網咖,看日本漫畫,看劣質錄影電影,學校三令五申的禁止仍不得奏效。我常想:究竟是管教不夠還是缺乏正確引導?一味嚴管究竟有沒有用?若是引導他們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呢?譬如:讀什麼書,看什麼電視,愛好什麼,追求什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