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阿長與山海經》的教學反思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的教學反思

  隨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對語文教學特別是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廣大語文必須及時更新觀念,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下面我就結合我對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理解,談談我對前面教學片斷的看法。

  我認為要上好新課標下的一堂語課,首先要擺正學生、教師二者之間位置,使二者各在其位,各謀其政。因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三者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師生間任何越俎代庖的行為都會直接影響閱讀的效果。

  1.擺正學生的位置。就是在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的主體地位。《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明確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去感悟,去體驗,努力使學生透過閱讀有獲得富有個性的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文章中人物形象,思想感受情,感受的深刻,理解的透徹,才真正能讀懂文字。

  2.擺正教師的位置。在新課標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是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那麼“其政”首先是服務,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營造和諧的`閱讀氣氛。其次是協助學生確立閱讀目標,制定閱讀策略等。再次是交流,對於學生的疑惑要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切記不可以自己的講析代替學生的閱讀。

  為此,在前文的教學片斷中,我極力辦演好自己的角色,組織引導學生自己去直接面對文字。如片斷開始部分,普通的阿長卻讓魯迅先生感念一生,阿長買來的就是一部書,卻讓兒時的魯迅如此欣喜感受動,兩個矛盾情境的設定就是為引導學生去透過表面探究出人物和事件的底蘊。再如,片斷中兩處想象的設計,似有添足之嫌,卻形象地使學生感悟出了長媽媽的熱心和愛心。

  其次,對文字的把握要有全域性意識,整體意識。對文字的處理要選好突破口,對關鍵問題的設定要能統攝全域性,收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而不要把整個文字分解的支離破碎。如片斷中,文中魯迅得到《山海經》時為什麼產生了如此強烈的感受?這一問題就將後面的三個問題統攝在了一起,使片斷眉目清楚。思路清晰。當然,問題的設計還應注意層次、梯度。

  第三,在片斷中,我努力激發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自身的情感儲備和人生體驗,使學生不斷地走進文字,貼近人物,貼近作者,以使學生與人物、作者在精神上融合在一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