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土地資源教學反思

關於土地資源教學反思

  義務教育《地理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教學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地理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瞭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本節課就是以學生熟悉的被稱為“萬物之本”的土地為題,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中瞭解土地資源的利用型別以及我國土地資源存在的問題。

  一、 教學後的收穫:

  1、透過多媒體展示圖片能清楚地讓學生認識土地資源的利用型別,並且經過課後練習能夠說明學生很快掌握了這個知識,體現了先進教學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優勢。地理學科以地圖作為知識資訊載體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學要儘量多地使用先進教學技術,讓我們的地理事物直觀化、具體化,以便學生接受。

  2、教材中在這裡並沒有涉及到有關耕地與建設用地的矛盾問題,我在教學過程中“突發奇想”讓學生自己根據耕地與建設用地對自然條件要求相同而提出問題,居然有學生想到這個問題。這一方面是我的教學靈感,同時也讓我知道不要看低我們學生的思維水平,只要我們教師能從實際出發,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就能把看似平淡無奇的現象化為學生的知識,看似高深莫測的.理論轉為學生的能力。

  3、作為地理學科的一條核心價值觀——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我都覺得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很難給以講清楚。本節課也涉及到資源觀、可持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沒有直接或專門提到這些德育內容,但透過學生的學習過程我能感到同學們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情感體驗。看來,我們再也沒有必要用每節課對學生進行空洞的德育教育,完全可以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合於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這也許就是《新課程標準》的魅力所在。

  二、 教學中的不足:

  1、沒能充分發揮好提問技巧。提問要分我問你答、自問自答,一問一答、一問多答等,本節課提問有些籠統,以至於出現問而不答或問而亂答的情形。今後應根據問題的難度在提問形式的設計上要做到精細化、具體化。

  2、學生的討論不夠充分。討論是新課程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一節課沒有一次像樣地討論這節課不能算太成功。本節課的討論:討論題目沒有問題,這是教材中設計的活動,但教師的引導和提示不能順利讓學生理解。我想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和教師不熟,配合不太默契;二是教師本身的表達有欠缺。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重對討論教學地再研究。①討論的題目得當;②討論過程中引導與提示到位;③討論的結果要歸納總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