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黃羊教學反思(通用5篇)

祁黃羊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祁黃羊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祁黃羊教學反思 篇1

  蘇教版教材第八冊課文《祁黃羊》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祁黃羊讓位薦賢的故事。祁黃羊由於在多年征戰中,腿腳落下毛病,無法擔任“中軍尉”一職,便向晉悼公請辭,推薦他的殺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接替他,表現了祁“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質。

  於是在課堂上我直接奔向問題的所在,讓學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話“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及詞語“出以公心”。於是在講述晉悼公和祁黃羊的第一次對話時,我讓學生充分閱讀了人物的對話,並思考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來體會人物當時的心理。當晉悼公提出讓祁黃羊舉薦中軍尉的時候,我讓學生來模仿當時的現場:老師模仿晉悼公,一名同學模仿祁黃羊,其餘的學生分成兩組,一組來扮演和祁黃羊同朝做事的官員,另一組來扮演祁黃羊的老母、妻兒老小以及他家的僕人。”這時我提出問題讓學生來思考:“同學們,我們從祁黃羊想了想,鄭重地說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做出這樣的決定上經過深思熟慮的,是非常嚴肅、認真、慎重的。那麼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員們,當你們聽到他舉薦的是自己的殺父仇人時,你們怎麼看待這件事?”學生們有的說:假如你選解狐的話,恐怕連你的親人也不會認你啦!有的說:老兄啊,你為什麼要選他呢?要是你選了他,就不怕他恩將仇報殺了你們全家。有的說: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殺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強壯的嗎?平時和你關係也不錯,你怎麼就沒想到要推薦我呢?你這個沒良心的東西!扮演父母妻兒的說:大哥呀,你怎麼會推舉咱們的殺父仇人解狐這樣無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滅了咱的九族嗎?有的說:黃羊哥呀,你難道忘了是誰殺死咱的父親了?如果你讓解狐擔任了中軍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孫!有的說:黃羊啊,你這不孝子,你連殺父之仇都能忘記,養你這樣的兒子有何用!

  接著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大家為什麼都不贊成他的舉薦呢?而祁黃羊是從哪些方面考慮推薦了與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仇人——解狐呢?為什麼晉悼公一開始也感到驚訝,但是後來也同意了他的舉薦呢?讀讀他們的第二次對話。學生們這時已經完全進入了角色,無論是從分析問題上,還是從朗讀技巧上,他們都非常地投入,可以看出他們非常喜歡參與此事的討論,他們很喜歡這樣充滿爭論的課堂。注意人物的提示語,注意句子中的標點,聯絡上下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鄭重”,引發學生的想象,嘗試透過文字型味人物內心複雜激烈的矛盾鬥爭,從而體會人物當時的心理。指導研讀後,充分激勵和相信學生,“授之以漁”,採用學法遷移,放手讓他們自學第二次對話,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文字的解讀與表達,透過文字來實現人文精神的體悟與捍衛,文字不是知識的全部,勤奮的語文教師可以教好文字、語法與解題技巧,但語感和寫作是永遠不能“教”出來的。把文字看成是實現文字和人本對話的一個話題,文字與人本的交融,就支撐起語文天地斑斕廣闊的創造空間。“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是汲取更多語文養料的切入口、觀察社會的一個視窗、探索未來的一個途徑、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門坎。教後,我覺得指導朗讀時卻忽略了運用,教學細節落實不到位。由於經驗尚淺,課堂上對自己所設計的在課堂上不能靈活地實施,學生的自主性沒有充分地發揮。透過這次活動,自己學到了很多,更激勵我要不斷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祁黃羊教學反思 篇2

  《祁黃羊》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祁黃羊讓位薦賢的故事。祁黃羊由於在多年征戰中,腿腳落下毛病,無法擔任“中軍尉”一職,便向晉悼公請辭,推薦他的殺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接替他,表現了祁“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質。

  我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就有學生對此提出疑問,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黃羊推薦自己的殺父仇人擔當重任,剛好這個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於推薦自己的兒子,而不落人口舌?面對學生的疑問,我頓時愣住,一堂課便草草結束。課後,我向我們吳校長請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來祁黃羊薦賢的故事並非如課文中所寫。祁剛開始推薦解狐擔任另一職位,解狐做得很好,“國人皆稱善”,後來,祁黃羊再推薦祁午接替自己的中軍尉一職,他也做得很好,為百姓所稱頌,從而,祁黃羊薦賢成為千古美談。而我們的課文卻把這兩個故事結合起來了,以至於學生對祁黃羊的人品產生了質疑。

  透過這片課文的教學,我知道了,作為一名教師,並不能就教材而論教材,而應該滲透教材、拓展教材。作為一名新教師,我需要努力的方面還有很多。

  祁黃羊教學反思 篇3

  這一篇介紹的是春秋時期晉國的祁黃羊以國家利益為重,主動辭職,不計較私人恩怨,不避個人親仇,兩度為國舉薦人才的事,從而表現出祁黃羊處事公正、出以公心的可貴品格。

  透過故事表現人物品格,那麼重點就是讓學生透過故事瞭解。為此,我這樣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步驟,自讀文章,看看文章中如何評價祁黃羊的。讓學生對人物有個初步的瞭解。緊接著,我的問題是:欽佩?說明什麼?能換個詞嗎?欽佩的理由是——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那我們就來看看,如何不避仇,不避親。這是在讓學生朗讀課文,深化兩次舉薦賢才,出以公心,一心為國。

  文章結構清晰,學生輕而易舉找到兩次舉薦,鞏固了對人物的認識,尤其進一步明白透過人物語言、神態,能生動描寫出人物的品格,提出要求,在以後的習作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當然,課堂中也因老師的預設不足,讓學生給難倒了。在學習外舉不避仇時,部分孩子也查閱了資料,知道祁黃羊與解狐是殺父之仇,我也僅僅查到這裡,說說了在古代,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等等,這是一個孩子問我“老師,他們都是為官的,解狐殺他父親,不是要殺人償命嗎?再說他是官,不是明知故犯,更該殺頭的嗎?”問的老師一愣,可又不能亂說,我只能把問題還給學生“這個問題提得好,那同學們你們認為會是怎麼回事?”學生七嘴八舌後,我把它當成了課後作業,佈置給了孩子“課下,找找資料,看看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想如果我課前在多細心一些,這將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學生中再次“立威”。

  祁黃羊教學反思 篇4

  蘇教版教材第八冊課文《祁黃羊》一文介紹了祁黃羊讓位薦賢的故事,表現了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現了祁黃羊出以公心、正直無私的高尚品質。教學難點是透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祁黃羊是一個一心為國,做事公正的人。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對話,朗讀與想象相結合。

  一、以“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為切入點,練習分段

  這篇課文的重點段是3——11自然段時,能夠分成兩個層次進行,引導學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舉”部分,8——11自然段是“內舉”部分。課文中“祁黃羊舉薦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為一個線索貫穿全文。故事正是緊緊圍繞“舉薦人才”展開。於是在讓學生理清文章層次、練習分段時,我先讓學生找找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到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品讀相關語句,體會。最後師生確定3——7自然段是“外舉”部分。而後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內舉”部分。由此,課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演讀對話,感受人物

  本文主要以人物對話來展示人物品格特徵的。但在人物對話的背後,有許多空白之處,在教學時,我就抓住了幾個值得學生探究的空白,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效果還不錯。學習“外舉”部分時,我先挑起學生認知上的衝突,“祁黃羊竟然舉薦他的殺父仇人擔任中軍尉這一職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十分不理解,你覺得他會怎樣想,怎樣說,怎樣做呢?”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慾望。然後讓學生找出關鍵的詞語或句子進行品味。以讀為主線,進行點撥,並讓學生大膽想象。有的說:“解狐很快明白了祁黃羊舉薦他的事,他想:我與他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難道他忘了嗎?”有的說:“解狐心想:祁黃羊在解狐面前舉薦我會不會別有用心呢?他不怕我當上中軍尉以後謀害他嗎?”……學到這兒,我又丟擲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祁黃羊,你怎樣來說服解狐呢?層層深入,將學生的體驗不斷引向深處,使其充分領悟到文字的內涵。此外,教學這部分課文資料時,我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積累詞語的方法,如“悼公聽了祁黃羊的話,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嗎?我們能夠用學過的什麼詞來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最後進行學法遷移,自學習“內舉”部分。

  三、引入資料,加深體會

  學生對文字有了深層的感受後,進行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讓學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黃羊的親友,當你聽說他推舉了解狐,你會對他說什麼?”“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當你得知他推舉了自己的兒子祁午,你會說什麼?”再次點選中心。在此我引入課外資料《祁黃羊的故事》等,學生在瞭解、討論中明白了祁黃羊的為人,從而被他一心為國、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所感動,從中獲得有益的啟迪。

  在這節課中,為了幫忙學生理解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做法,我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使學生的個性在課堂飛揚,學生的生命在課堂成長。正是有了這樣的引導,因此學生的回答相當精彩,教學效果也很理想。

  祁黃羊教學反思 篇5

  《祁黃羊》這篇課文,敘寫了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黃羊,為了國家的利益,不計私人恩怨,不避個人親仇,兩次為國舉薦賢才的故事,表現了祁黃羊出以公心、正直無私的高尚品質。本篇課文的故事情節簡單,人物的形象鮮明。全文緊緊圍繞“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這句話展開的。透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祁黃羊是一個一心為國,做事公正的人。

  1、這是一篇介紹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文章,所以我在匯入時,也就從歷史人物入手:在以前的課上,我們認識了很多歷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踐,他會讓我們想起一件重要的歷史事件——臥薪嚐膽;想到林則徐呢?——虎門銷煙;這個時候再出示“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也就水到渠成了。所選擇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也是學生學習過的,又是在複習舊知,可謂一箭雙鵰。

  最後的作業設計是“結合課文內容,讀背有關成語”,這些成語既是對祁黃羊人物品質的概括,也能幫助學生積累相關詞語,而“閱讀《毛遂自薦》”則是在學習課文基礎上的拓展延伸,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古代一些傑出的歷史人物,同時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的興趣,鼓勵學生課外積累和閱讀。

  2、以“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為切入點,理清層次。本篇課文在講祁黃羊舉薦人才過程中,是用人物的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的,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反覆誦讀,透過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祁黃羊的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同時創設情境對話,加深對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聽到祈黃羊舉薦他時,會怎麼想,怎麼做?祈黃羊的親朋好友、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和百姓們會說些什麼?在同桌簡單交流之後,再寫一寫,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再去理解“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就十分容易了。

  3、對話交流中揣摩人物品性。祁黃羊的人物形象除了從祁黃羊的舉薦理由中可以感受到,還從他的神態中也有所領悟。例如在舉薦人才的時候,兩個“想了想”“鄭重”,都可以讓人感受到他對這件事是非常認真的,是唯才是舉的。除此以外,文中悼公的表現是對祁黃羊人物的反襯。例如:“深感意外”、“十分驚訝”等都可以作深入探究,但在實際教學中看看朗讀評價花費時間比較多,沒有時間進行更深入探究,所以只是簡單交流就帶過,可是可惜。

  4、整堂課結束,自己感覺最大的不足就是在想象不同人物來評議祁黃羊的兩次舉薦時,對於學生不同的聲音沒有給予充分的時間讓他們盡情地說,時間關係,練筆時給學生的時間就不夠多,交流時也是急匆匆地想匯入下面一個環節,沒有利用學生的發言製造、激發“矛盾”,讓學生在爭議、思辨中感悟祁黃羊這麼做實在是難得可貴,深入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課後細想來真的深感遺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