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和蟈蟈》的教學反思

《螞蟻和蟈蟈》的教學反思

  《螞蟻和蟈蟈》是蘇教版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透過描寫在炎熱的夏天,螞蟻辛勤的搬運糧食,而蟈蟈在大樹下乘涼;到了寒冷的冬天,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洞裡過冬,而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告訴我們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

  課文屬於童話故事,內容淺顯,道理清楚。因此學生在理解內容和論理方面不難。

  首先,在教學本文時,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有趣的動畫片匯入課文,此環節先聲奪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為了讓學生有效的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動腦思考,參與學習。在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先讓學生充分練讀“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說說“滿頭大汗”是什麼意思(透過動作來檢查學生是否理解)。接著出示句型“有的……有的……”讓學生用這一句型說說小螞蟻還用什麼方法搬運糧食,最後由課內拓展到課外,讓學生聯絡實際說話,先個人說再同桌說,這一環節,學生由讀到悟再到練,學習積極性很高,不僅動腦思考,參與學習,而且思維得到啟迪,語言得到發展。如有學生拓展學習時說話:下課了,有的小朋友在操場上玩球,有的小朋友在操場上跳繩。

  但是由於是新教師,經驗不足,在備課時忽略了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不盡如人意,應該改進的地方。

  新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教學,要注意學生在情景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這樣做有利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合作互動。如本節課的識字教學,在檢查預習的環節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每一組選一個代表找出一張共同認為學起來困難的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其他小組的小朋友互助學習。這種看似活躍的“自主”,在實際操作時,由於考慮不周全,大部分學生在預習時已學會了生字,導致教學失控,此教學環節雖熱鬧,卻無效。即使是參與活動的學生不過是隨意找一個字貼在黑板上,匆匆而過,期間沒有過多的思考和選擇。這樣就變成了熱鬧的遊戲,沒有達到檢查預習的效果,既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又沒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實現自主學習。

  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只有學生的思維總量大了,才有可能啟動他們的智力發展。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形成,必須有他們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沒有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也就沒有思考的存在,當然也就不會有創新意識。因為本節課容量較大,包括識字、詞,學習課文,指導寫字。在一些教學環節的安排上考慮不周全,致使我為了使整個教學環節完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還停留在表層,就匆忙把學生領到另一個教學環節上去了。特別是在提問時,幾乎沒有等待的時間,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展開就要求回答問題,這樣做大多數學生可能還來不及思考,只有個別思維敏捷的學生能作出反應。

  新課程標準強調:給每個孩子以同樣的表現機會,表現是人實現發展的途徑,讓學生獲得生動表現的機會,他們的學習熱情會被調動起來,自信心增強了,也就會走向成功。但是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生的瞭解不充分,怕發生冷場的情況,導致面向全體不足,有的學生回答了很多次問題,而大部分學生一次機會也沒有。

  因此,我想,如果把識字熟悉課文放在第一課時,第二課時重點講解課文,可能教學效果更好,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合作學習,那麼他們的表現將會更精彩。

  透過這次教學活動,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應該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在教學結束以後做到認真反思,一課一得。多向老教師學習,多聽課,多請教。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多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習新的技能,爭取做得更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