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特徵》 教學反思

《生物的特徵》 教學反思

  生物的特徵 教學反思

  《生物的特徵》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一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知識目標:

  1. 透過觀察一些生物與非生物,會比較它們的區別。

  2. 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3.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1.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生命、保護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培養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的教學從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向學生提問:教室裡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我引導學生分析,學生會在我的引導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在於是否具有生命,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徵。在觀察圖片之後我讓學生討論生物的基本特徵,然後我與學生一起對照課本上的描述比較學生歸納的特徵,並引導學生認真、細緻的觀察,在與學生一起討論時,我還讓學生據了很多生活中的例項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這節課我感覺是比較成功的,本節課以討論為主,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氣氛熱烈,同學們對知識的學習也非常成功,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了教學目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被極大的調動了起來,使學生體會到生物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別是透過小組有組織的討論,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得到加強。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已成為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上,巧妙地設定情景和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究,在學習

  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培養和鍛鍊。

  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了培養。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養。而且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可以使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大家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透過這一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本節課的存在問題: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個別學生表現不積極,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自信心差,有待於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尋求解決方法。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選擇一些與生物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進行討論、探究,使學生感到真切、自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