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詩》教學反思(精選5篇)

關於《古詩》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古詩》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詩》教學反思 篇1

  新課標要求小學生掌握、記憶的詩詞為70餘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記硬背,豈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兒。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說過: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讀,讀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語與文字的音韻。他還特別指出,硬記不是背誦,背誦就像唱歌一樣,很愉快的。為此,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就思索:古代詩詞琅琅上口,易於傳唱,現代人也願意用古詩詞填詞作曲。既然詞曲作家能為古詩詞譜曲,為什麼不能將它填於學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讓他們相互傳唱,在傳唱中記憶,在傳唱中領悟,在傳唱中抒發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歌唱中學習呢?首先,我讓學生欣賞歌曲《憶江南》,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和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既有思念又有讚美,在讚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讚美,為學生用熟悉的曲譜填詞打下基礎。其次,給學生一個拓展的方向。詩詞與音樂的結合,既讓學生欣賞了詩詞的韻律美,也將學科性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為自己喜歡的詩詞譜曲了!

  學習是知識積累的橋樑,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這次的拓展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達,放飛智慧的風箏,在歌唱中感受快樂,在歌唱中燃放激情。

  作為教師,我們在挖掘古代詩詞教育資源的同時,是否更應該考慮到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所承載的五千年文明史的感悟呢?

  《古詩》教學反思 篇2

  在進行古詩三首備課的時候,我剛剛好聽完劉芬老師和張學英老師的課,加上孩子們已經學過很多的古詩,手裡也有不少參考資料,對於古詩的意思也能完全自己學習理解,所以我想,可以讓孩子們自己透過預習自己先學習,然後讓孩子們小組上臺來自己做小老師。

  上課的時候,我一宣佈這個決定,孩子們就很興奮的'樣子,好幾個小組都舉手要上臺,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備課的時候還想萬一要是沒有人肯上臺,那應該怎麼辦,結果沒想到孩子們這麼的積極。在上臺之前,我告訴孩子們希望大家能有始有終的完成。也沒有做什麼指導,就讓孩子們上臺了。結果又是讓我大吃一驚,孩子們的表現出乎我的預料,上臺後,誰主持誰發言,安排的十分的妥當,而且把詩的意思解釋的頭頭是道,還自己加上了提問環節,臺上臺下互動起來。而且孩子們還模仿平時我上課的一些語言,比如一個同學讀完了,主持的孩子就說,有誰要挑戰他嗎?還加上了很多的評價語,課堂的氣氛也很輕鬆。

  當然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孩子們只注重講意思,但是沒有講出詩的意境,還有上臺的語言還是不太完整,另外有的孩子上臺後發言還是比較少,但是第一次做到這樣讓我很滿足了。我越發明白了,有時候真的是我們低估了孩子,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表現的很好。

  《古詩》教學反思 篇3

  在《漁歌子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讀,去了解詞的大意,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詞意,特別強調讓學生比較同是描寫江南春景的兩首詞的異同。

  但是從課堂效果來看,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我過於注重結果——比較異同,忽視了過程的體驗——朗讀感悟詞中描繪的美景,體會詞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樂趣。

  讓學生初讀正音,自學瞭解詞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番之後,就讓學生比較和前一首詞的異同,從學生髮言情況來看,學生只能勉為其難地從表面說說想法。因為學生還沒有很好地去體驗、感受《漁歌子》這首詞所描繪的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桃花,青笠綠蓑,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老師沒有帶領學生走進詞的意境,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學生如何能夠感受兩首詞的不同呢?課堂上如果讓學生再多讀讀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感悟,啟發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去感受詞中的意趣。那麼再和《憶江南》進行比較時,學生的感受會大不相同。不過,讓學生直接去比較異同,對五年級剛接觸詞的學生來說,太理性化,難度也大了。不如換個問法:白居易和張志和筆下的江南各有特色,你更喜歡哪一幅呢?這樣從學生的情感出發,觸及了學生的獨特體驗,也可以培養學生對詞的初步鑑賞能力。

  其實,這首詞和柳宗元的《江雪》對比起來學習,更便於學生把握這首詞的主旨。一個是寒江垂釣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立翁,獨釣寒江雪。一個是春雨垂釣圖: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同是垂釣圖,意境相去甚遠。學生透過比較,更能體會《漁歌子》那種悠然自得的樂趣。這樣對教材內容進行開發重組,豐富了課程內容,開闊了學生視野,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另外,古詩詞的學習應充滿一種詩情畫意的美,學生徜徉在古詩詞的王國中,課堂應當別具一番情趣。但是,學生沒有被美的經典詩詞所吸引,這與教師本身的文化素養有關,教學生詞,教師就應該有一定詞的積累,有一定的鑑賞能力,我的語言應有一種古典文化的魅力,給課堂營造一種學習詩詞的良好氛圍,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影響。

  《古詩》教學反思 篇4

  《山行》這首詩相比較於《楓橋夜泊》來說,意境上面比較容易把握,所以我遵循古詩的教學步奏,給學生進行教學。但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認為我沒有明確好這首詩具體講了哪幾個景物,所以很多同學在完成作業的時候,都沒有完全寫到寒山、石徑、楓林。這是教學中的一個疏忽。

  在講《楓橋夜泊》的時候,我以為前面一首詩意,同學們在學的時候很輕鬆,那孩子對於詩意的把握一定還不錯,所以我把重心放在了意境的營造上面,利用了歌曲、以及其他一些關於寒山寺鐘聲的詩句。但最後發現,這種意境的營造真的非常男,孩子們對於詩意還是沒有理解透,所以後來利用課餘時間我又鞏固了一下,這也是我的一個失誤!同時對於備學生,我還是有很大的欠缺。

  《古詩》教學反思 篇5

  1、老師的語言不夠簡練高效。

  認真觀看了自己的上課影片,最大的一個感覺就是,自己好緊張,總怕學生不會,導致自己的語言不夠簡練。很多時候,我的一個提問明確提出了,可是發現自己總在重複,一再解釋,非常羅嗦。還有,學生的回答,我也是怕其他孩子聽不到或聽不懂,自己總在重複。到了最關鍵,讓孩子們充分發言時,我仍然不放心!一句話,老師的課堂講述太多了,語言不夠簡練,佔據了孩子們的自主學習時間。

  2、課堂的學習內容整合度有待提高。

  現代教育,要求給孩子們肩負,要實現這一點,語文課堂內容的選擇和整合就尤為重要。一篇課文,一首古詩,可講可學的內容多得是,但是我們的課堂時間就非常有限,高效課堂就需要高效整合。在這一方面我做的非常不足,我總是按部就班地一項一項地上課,教學時間遠遠不夠。在《宿新市徐公店》,我設定孩子們充分口頭語言表達後,就寫話練習,把口頭表達整理轉換成書面文字。這樣一操作下來,直接一課時變成兩課時了。試想想,如果不整合讀、講、寫,課堂時間如何有效保證!

  3、全面關注學生。

  從教學影片中,我發現一旦遇到稍微難度較大的語言表達題目,舉手發言的學生寥寥無幾,而且總是那幾個學習比較好的孩子舉手發言。我特別留意到,從不肯舉手發言的都是學習有困難的孩子。所以,我認真反思,一堂課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環節,可是在關注學生的程度上,還是忽略了學習困難的他們,那麼他們從何提高呢。關注學生不難,全面關注學生是我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一堂課,是實驗也是經驗,看著自己的課堂錄影,更是直觀地瞭解自己的教學狀態!反思自我,從這節課開始,向著高效課堂而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