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課程教學的總結與反思

關於新課程教學的總結與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當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課前,教師不論將教學環節設計得多麼完美,在教學過程中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也就是說懸疑和不確定性成為現代課堂的一個最顯著的特徵。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該如何根據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教學情形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教育機智、合理地組織課堂,把握好源於生活的“意外”,讓課堂成為學生解決生活問題,接受生活教育的重要陣地,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精彩,已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在教授了三年級學段的《換個角度想一想》一課後,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源於生活的“意外”,使我獲得了一些啟示。

  在新課開始階段,一位正在不停地使勁地咬塑膠墊板的女同學進入了我的視線,看到此情形我走到女孩面前嚴肅地說:“都上課五分鐘了,你還這樣,真不知道難看,把墊板拿過來”。然後,我把墊板狠狠地扔到了講桌上。這時的她用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眼神使勁地看了我一下。這時侯有的同學把埋怨的目光投向她。我沒再理她,整頓好紀律後繼續上課。

  學習從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斷、理解和解決問題;在與他人的交往互動中,嘗試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問題,學會寬容、欣賞他人是本課的教學目標。於是我首先呈現了兩個事例:

  1、小華因為正在看電視,沒有答應與兩個同學一起頑皮筋,而引發衝突的事;

  2、小剛想幫助母親下崗、父親病休在家的李勇而遭到拒絕的事。然後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雙方交換角色、相互體驗得出應該怎樣多角度地、特別是從對方的角度體察他人的心情、感受,尊重他人的選擇與人格。最後得出看人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效果不同,我們必須多考慮他人的想法與感受,我們的生活就會豐富多彩,我們的生活才會處處充滿陽光的結論。正當同學們興致高昂地做著分析時,忽然,我想到新課開始時發生的事例,何不借此讓大家做一個評析,達到即教育她改掉這些既不講衛生、又對課堂造成不良影響的毛病,又能瞭解她的真實想法,達到互相溝通,相互理解的目的呢?於是我看看剛才的那個女孩,說:“同學們,剛才我們透過分析得出從別人情感和想法的角度去看人、看事,就會有意外的發現,那麼你們對咱們班剛上課時發生的那件事情怎麼看?”(指的是學生咬墊板,我發脾氣的事)

  有的同學說:老師是為她好,讓她改正不好的習慣,努力學習。有的學生說:希望她以後遵守紀律,別再影響同學們上課……

  此時一位同學站起來說:“安老師,您別說了,自從她媽媽死了以後,她就形成了這個毛病,她媽媽還是讓人家害死的,所以她非常地傷心,您就別說她了。”

  聽到這位同學的話,我非常震驚。突然間我感覺好像時空在我身邊停住了腳步,眼前飛速的閃現新課開始時她咬塑膠墊板的情景。而此時我已聽到她讓人難受的哭泣聲,原來她咬塑膠墊板,是源於她難過的生活經歷──一個十歲孩子不應該承擔的生活閱歷,她是在用這種不為人知的形式發洩她內心的憤恨。而我作為一名教師從開始就沒有覺察到,是我錯怪了她,以為她在故意搗亂。如果開始時,就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她的生活,我就不會用生硬的口氣批評她,並強行地搶下塑膠墊板。此時,我感覺到我已經傷害了她,我的嗓子好像被什麼堵住了似的,因為畢竟她才十歲就要承受如此大的打擊和磨難呀。我為自己剛才的行為感到十分愧疚。

  不過,我轉念一想,生活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無法改變現狀,我們只能改變對待生活的態度,我現在必須幫助她鼓起生活的勇氣,來面對過去、現在、將來。於是我用親切的語氣說:“孩子,你願意把你的情況和我們大家說一說嗎?”(此時的她已泣不成聲)另外一個與她關係非常要好的學生說出了事情的大致原委。原來該生的.父親與第三者把她的母親用極其狠毒的手段害死了。自從她知道了媽媽死亡的原因後,常常做噩夢,並時時有反常的行為舉動。瞭解到這些,我走到這個“受傷”的孩子面前,俯下身子並用手撫摩著她的頭說:“孩子對不起,如果說剛才我傷害到你,請原諒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從要求你的角度希望你遵守課堂紀律,和同學們一起把我們的這堂課上好,因為這是我們作為教師應盡的職責,我並沒有瞭解到你有難言的地方。如果你願意,我們交個朋友,以後有什麼事情我願意和你一起分擔好嗎?”聽到我這些真誠的話語,她趴著頭微微地抬了起來,點了點頭,哭泣的聲音也小了許多,而此時課堂氣氛異常,大家都被這源於生活的“意外”震驚了,有的驚訝、有的疑惑、有的憤慨。我接著說:“孩子們,透過剛才的事例,不難看出我們看問題、想事情,都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分析,去領悟,才會有新的發現和收穫。今天老師沒有全面地瞭解這位同學的情況,錯怪了她。”我走到她面前,誠懇地說:“但是,老師代表全班的同學謝謝你,因為是你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換個角度想一想”的真正含義。如果你願意,我們(包括所有的同學)都將成為你忠實的朋友。如果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什麼事,我們是能幫你解決的。”

  接著我提議:我們能不能幫她?

  同學們各個激情高昂,紛紛幫她想辦法、出主意,她使勁地點了點頭。最後我說:我也會記住今天大家給我的幫助,在此,我謝謝大家。我向著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教室裡響起了掌聲。我如釋重負,好像渾身輕鬆了許多,就像完成了一項重大的使命。這時,我與淚眼朦朧的她目光碰撞在一起,我看到此時的她臉上寫滿了信任、理解與感動。可以看出是我們的真情感染了她,她慢慢地抬起了頭,直起了身子……

  實踐證明: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緒體驗;新課程應成為“體驗課程”,教師和學生應是實實在在的體驗者、感受者、領悟者、思考者;課程也由此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真正地認識到新課程的教學特別要關注人的發展,關注學生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讓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困惑,訴說自己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從而讓學生獲得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覺。教師不能只憑自己的經驗來詮釋學生的生活內容,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出現在孩子身邊的各種各樣的生活內容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常有發生。對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有的很難承受,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學生的生活為本源,善於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資源”,利用我們的教育智慧,巧妙地解決學生生活中的“意外”,讓課堂成為學生解決生活問題,接受生活教育的重要陣地。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它應當煥發出無窮的生命的活力。正如鍾啟泉教授說的那樣:“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對智慧沒有挑戰性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也不具有生成性。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我堅信只要我們付出努力,與學生真誠相待,我們的課堂定會充滿生命的活力,課堂也會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課堂教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