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的優秀教學反思

《芙蓉樓送辛漸》的優秀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芙蓉樓送辛漸》的優秀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芙蓉樓送辛漸》的優秀教學反思 篇1

  1、關於整堂課的結構

  所謂“鳳頭、豬肚、豹子尾”作為課堂教學而言,是要有精彩的開篇,容量足夠豐厚的課堂主要內容和**處的乾脆收尾。我在這課當中沒有注意詳略得當,開篇佔用了太長時間,反覆讀有關送別的`古詩,再緩緩進入主題之後,雖然有亮點誕生,但是結尾明顯囉嗦,餘味少了一些。

  2、古詩教學應打破傳統逐字逐句牽引的模式,而放手讓孩子們自學:你讀懂了什麼?讀不懂什麼?翻譯式的古詩學習方法,沖淡了古詩的韻味,實為敗筆。學生只需要講出大概意思,教師啟發想象當時情景就好。

  3、學生不能主動講出詩意的原因是:老師給孩子自學的時間太少,充分讀悟之後才能有所得。

  4、學生無法說出最後兩句的意思,是因為課前不瞭解背景,老師也沒有介紹。

  5、學生在最後兩句詩句中存有疑問,應該讓學生自己發問。

  自我反思:

  備課時我做到了從普通讀者的欣賞性閱讀出發,感受文字美、意境美、人格美。

  在“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學習中感悟什麼?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興奮點”上做得有所欠缺。

  尚待解決的問題

  1、出示資料的順序最合理的是什麼?王昌齡和辛漸的資料口頭講就夠了嗎?

  2、學詩部分是否配樂?配在什麼地方?

  3、學生自己發現:王昌齡難道不思念親人?思念誰?有這個必要嗎?

  4、圖片可不可以用書中的寒江、楚山?可以指導學生看圖。

  《芙蓉樓送辛漸》的優秀教學反思 篇2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是作者被貶為江寧縣丞時所寫。此詩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因為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透過讓學生自主誦讀,教師範讀,材料補充,教師引導補白等多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充分體現並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個性化理解。

  總之,這一課的教學還有很多的不足,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在個別問題提出後,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也是造成學生思維阻礙的一個原因。第二是對教材的解讀能力不夠。

  認真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只要多學習、多鑽研,我想我們會上出更多高效的課。總而言之,一節有效,精彩紛呈的課,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