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剪枝的學問》的教學反思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剪枝的學問》的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的正文很好講授,一是讓學生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減少”是為了“增多”,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二是指導學生理順好作者的一個行文思路,不僅縱向上按照時間(季節的轉換)來寫桃樹的變化,而且橫向上也反映了作者心理的一個變化過程。

  課後,我讓學生討論一下生活中減少是為了增多的例子。有的同學能舉到超市裡薄利多銷行為,為此我感到很滿意。但有的同學舉了抽獎時,放入很少的錢,卻賺了幾千塊的例子。我聽了之後很惱火,對他們受到社會上不良行為和不良風氣,特別是尚俗的曉幸心理影響往往難以判別,甚至於盲從,感到困惑.及時對學生做了正確引導。後來還有的'同學提到凱巴伯森林裡的捕殺狼增加了鹿的數量這點,我又花了一番口舌對他們進行強調,不能這樣說,因為這本來就是生態失衡的鮮活例子,是不能用於今天的討論。因為課前沒有讓學生充分收集事例,所以他們舉出的例子很混亂。這點我想在今後教學中該多注意才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