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商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

人教版《商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

  “商的變化規律”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內容。教材內容分兩部分呈現,第一部分是商的變化規律,第二部分是商不變規律。在呈現商的變化規律時,教材的呈現方式只呈現了兩組式題,讓學生計算下面兩組題,你能發現什麼?而把重點放在商不變規律的探究上。但實際教學中,商的變化規律才是難點,學生更不容易發現與表述,相對來說,商不變規律更容易探究,也更容易表述。所以在設計時我採用三個層次,扶放結合,以使學生充分地理解商的三個變化規律。抓住“什麼沒變了,什麼變了,怎麼變的”這一主幹線,在揭示第一組規律時採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得出結論的方法,而在後面兩組探究規律教學時則完全放手讓孩子們自己遷移前方法主動去觀察,並口述規律,得出結論,充分發揮師生雙主體作用。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有許多的環節處理得不夠得當,導致學生的體驗不深刻,教學時間不夠,第三組規律沒有來得及探究。

  反思有以下幾點欠妥:

  一、讓學生舉的例子太少,學生感悟得不深刻。

  本節課在積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學生對乘法中各個量之間的關係及其變化規律有了感知,有一部分同學能夠很快遷移過來,但也有一部分同學不能或不會遷移過來,因此,不能讓一部分同學的回答來代表全體同學的'回答。而是讓他們回答過後,多讓其他的同學來說說相關量的變化規律。可以同桌說,說的時候可以讓他們按照一定的格式,如被除數不變,除數從( )到(  )擴大(或縮小)了幾倍,商(   ),這樣的話,多比較幾題,多說幾遍,中下學生的印象也就深刻起來。在學習商不變的規律時,讓學生透過猜想,被除數與除數怎麼變化,商才會不變?學生透過之前的學習,能夠很快地舉例加以驗證,但我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多舉幾個學生的例子加以說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是匆匆而過,雖然學生大多能舉出例子來加以驗證,能夠得出:被除數與除數都要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才能不變。但因為確少例項的支撐,得出的結論就顯得有點蒼白,而且對學生印象不夠深刻。

  二、習題的設計不夠精當,難度不當。

本節課是新課,要學習商的三個變化規律,教學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在練習的設計上不易過多、過難,以使學生不適應。本課在學習完前兩個規律後,出示了有關的六道題,主要是被除數與除數、商的之間的變化情況,因為確少了具體的算式的支援,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此雖然花費了不少的時間,但效果不夠好。

  我想作為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同時,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他們的興趣水平、理解能力為出發點去精心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少走歪路,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牢固,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