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下冊《導體與絕緣體》教學反思

四年級科學下冊《導體與絕緣體》教學反思

  《電》這一單元是四年級第一個單元,本單元的教學活動是從調查家中的電器入手,目的是讓學生體驗電與生活的密切關係,整個單元的安排是一個嚴謹的結構,從調查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始,到認識電路、電流、開關、導體、絕緣體的概念,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最終指向對電的概念。

  《導體與絕緣體》一課是研究物體導電效能的一篇探究性課文,內容主要分兩個部分。一是:檢測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二是:教室電器裝置的絕緣材料和安全用電事項,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本課的教學設計經過多次的試教和幾次改稿;最後執教的過程中也是有得有失,感受頗多。現反思如下: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我們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對於《導體和絕緣體》一課的教學來說,不只是讓學生記住兩個抽象的概念——導體和絕緣體,引領孩子們親身經歷、親身體驗這兩個概念“誕生”的過程,才是重中之重。

  鑑於此,我是在上節學習的基礎上和學生一起回顧電路檢測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點。之後的“檢測材料的導電性”的教學環節,為了透過儘可能多的實物的檢測讓學生在檢測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材料的導電性。我在材料包中給學生準備了14種材料,除此以外我還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身邊的物體進行檢測。在檢測之前,為了使學生更規範地開展實驗活動,我首先安排了提出實驗要求這一環節。在這一環節中著重強調先預測後檢測。在學生的科學探究過程中實現了由具體實物到抽象概念的過渡,學生的探究認真投入,有趣有序,學得輕鬆活潑效果好,對概念的理解更自然。我想,這應是我以後上課努力追求的境界。

  課堂上有機地融合了“安全用電”的思想教育,引導安全用電。這部分設計的活動是第一部分內容的理解和應用。透過學生的討論,例證,懂得了導體和絕緣體各有什麼作用?強化了學生們對導體和絕緣體的理解。明白了安全用電的注意事項,形成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而本節課的最大難點就是讓學生知道並且理解人體和水也是導體。當我問到人體、水到底是導體還是絕緣體時。學生立刻就想到用剛才實驗用的電路檢測器來進行實驗。於是,有的學生用自己的.手去連線電路了,……但是,無論他們怎樣試小燈泡還是不亮,許多學生們似乎確信人體是絕緣體了。這時一位學生說:“水以及人體都是導體。在下雨時,人站在樹下躲雨會遭雷擊,所以水是導體;一個人觸電時,另一個人直接用手去拉他時,也會觸電。所以人體也是導體”。用事實說話,這是科學的態度。“但是我們怎樣做實驗來證明呢?”學生們不禁陷入了苦思之中,我趁機提出:“家裡的電流是不是比干電池的電流高出很多呢?我們在安全用電的前提下,我們增大幹電池的電量比如說100節電池去“進行實驗行不行呢?”這時學生的思維又異常活躍起來了。他們理解了人體和水也是導體只是電路檢測器中電池電量太小,而家裡的220伏電壓對人體而言很危險了。

  一節課過後,學生經歷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另外反思這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

  第一、在指導電路檢測器檢測物體的導電性的注意點時,過於心急進入下一個環節,導致後來學生子啊啊操作中有胳臂小組操作方法不能按照要求進行。

  第二、對於我這名新手教師而言課堂掌控靈活度很不夠。沒能及時發現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的細微動態。及時作出針對性的解答。

  第三、運用表揚激勵的手段還不夠熟練,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在互動中的精彩,並給以適當的表揚鼓勵。

  總之,經歷了這次活動的摔打與錘鍊,我又學到了一些新的理念和課堂教學中的先進經驗。我會再接再厲、不斷進取,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從同學科老師們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