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

課文《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

  本課上的不好,我因重感冒勉強堅持到教室,全讓學生自學。由於年級低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和我一樣等待時間的過去。這篇課文學生要理解課文內容不難,就是透過文中故事感悟時間的變化。隨著時間的變化莫測,萬物都會變化,我眼看著學生像龍頭無首,東張西望的。於是勉強在黑板上板書了高爾基名言:時間最長而又最短……學生讀名言似乎明白了一些,班上又多了一部分孩子加入到學習中,藉此我出示了閱讀題:如果你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應按怎樣的順序講: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的?從這件事中人知道了什麼?你又知道什麼?並提示重讀11—13自然段。

  我的閱讀提示給了學生很大的幫助,學生透過再次認真讀課文,各抒己見,有的孩子說:“科利亞首先從媽媽的木匣沒有丟,還在原來的地方得出結論,自己的木匣不會丟,而且也在原地。”又有學生說,科利亞的媽媽是大人,無論多少年步子不會變大,而科利亞就不同了,他的步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步子變大,這樣根據原來的步子是找不著的。我又問:科利亞是你們這樣想的嗎?學生齊聲回答:“是”。我讓學生讀文中11—12自然段就是答案。我出示“果然”一詞,讓學生找出文中帶該詞的.句子,並讀一讀,用“果然”一詞練習說話。佈置作業,讓學生把課文最後一段抄在筆記本上,注意冒號和雙引號的用法和正確寫法。這下要複述課文容易多了,大部分學生能理成順序: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而且有少部分學生在相關的自然段理了小標題。

  我藉機闡釋了,隨著時間的變化,不光是人的身體在發生變化,就連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電器走進了千家萬戶,這樣我們的社會也不斷髮展,我們的知識也隨之而增長,文化生活也就豐富了等。

  這篇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四年後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其實學生要理解這道理。其實學生要理解這道理不難,如果要使學生透過閱讀能寫一篇作文,這不是難點,從語文的角度,能用我們周圍事物的變化來說明本課所闡述的道理,這是本課的閱讀重點。比如,我們周圍的一切無時無刻不在起變化,比如,由原來的土牆屋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手機傳遞資訊,電腦等都走進了千家萬戶,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這些都是時間的證明。

  本文在閱讀與寫作的知識點上,滲透的就是“怎樣以事物為線索來寫文章”。本課是以“木匣”這線索,透過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這件事,感悟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這就是以事物為線索的寫作方法,那麼怎樣以事物為線索來寫文章呢?這是我在本課要傳輸的知識點。無論是讀這樣的文章,寫這樣的習作,首先要找到貫穿全文的一個事物,然後圍繞這個事物設計故事情節,讓事物作為一條線,始終牽著故事情節發展。最重要的是注意事物在文章中安排得要曲折迂迴,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比如:寫兩個同學之間友誼的故事片,就可以安排一個作為貫穿全文的“事物”,可以是兩個人互相贈送的“筆”“音樂盒”“藍鉛筆”等巧設故事情節。為了落實本課的主題思想,學生必須學以致用,於是另外安排了習作,以“同學或小朋友間彼此的信物”為內容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比如“一張照片”“生鏽的小刀”“紅色的毛巾”等,一定讓學生弄清以“某物為線索”這是故事串聯的“目擊物”。

  上完本課,透過作業的彌補,好點點兒。總之,這課在教學上留下了些遺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