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夜宿古寺的教學反思

李時珍夜宿古寺的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擾,學生舉手回答的人總是那麼幾位,那些個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整節課沉默,即便是你叫他起來回答,他也說不出什麼內容,再看他們的課堂表情,眼神無光,表情呆滯。也許他們是聽不懂,也許他們上課走神了。如何調動這部分學生也能來參與課堂呢,在《李時珍夜宿古寺》時,我做了一系列的嘗試。

  第一佈置課前預習,特別是課文朗讀,我總認為如果學生連課文都讀不通順,那上課效果是不可想象的,但以往也佈置讀書任務,但檢查起來實在困難,於是讀不讀就完全憑學生的自覺了。這一次我要求學生回家讀熟,並明確告訴學生第二天課堂上,老師將進行檢查,檢查時是要求學生合起書來回答有關書中的內容的。當我第二天上課時,我就課文的內容進行提問(不增加任何難度),果然許多同學願意起來回答了,連平時從不舉手的小云也舉起了手,這是多麼可喜的事情呀。可見我們的孩子當他們認為自己能成功時,都會有伸手摘蘋果的慾望的.。

  第二,在充分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如何保持學生這種積極性,讓其能以這樣的熱情投入到研讀課文中去呢?我覺得接下來應該做的事就是精心設計問題。學生不回答問題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問題太簡單不屑回答;問題太大不知所問;問題太難,思考後仍然不會。因此,我在設計問題時,應當以教學內容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水平為前提,同樣的問題怎樣問更適合於自己的學生,只要設計的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經過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回答,學生的自我表現欲還是很強的,都是想被老師肯定,都想成功的。就以此課為例,重點是理解李時珍的為人,但如果我一開始就這樣提問:“讀了課文,你覺得李時珍是一位怎樣的人物?”我想能夠一針見血答出來的,不會太多,那麼就要設計好坡度問題。在學習第4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回答:“李時珍投宿的是怎樣的一座古寺?你能用一些詞來形容嗎?書上用了哪個詞?同學你們能來說說自己的家嗎?”透過對比,學生感受到了李時珍住宿條件的艱苦。接著提問:“你願意做這樣的破廟嗎?李時珍願意嗎?為什麼願意呢?讀一讀課文第七自然段。)學生很快便明白了為了修訂好《本草綱目》。緊接著:“修訂好《本草綱目》,誰能得福?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一下就說出了不怕吃苦、為民造福、堅持不懈等許多詞語。這一過程中,我看到的是一隻只高舉的小手,一雙雙閃爍著興奮目光的眼睛。

  第三,正確及時評判學生的回答。對於學生的回答,要進行藝術性的評價,切忌簡單地肯定或否定。對於學生的正確回答,要實事求是地給予肯定,在肯定的同時,鼓勵其他學生要不甘落後,使他們相互競爭、相互比賽。如果學生回答錯了或者不會回答,老師切不可簡單否定,可以給他們一些引導,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回答,此時再給他一些鼓勵,肯定一下他的領悟力,他會非常激動的。再看一下他的小手,在下一次提問時,他往往會再次舉起來。因為他呀嚐到了成功的甜頭了……

  實踐中我體會到,一是深入地解讀教材,對文字有獨到的理解就能設計好問題,引導學生找到最佳路徑直奔教學的目標;二是教師對課堂資訊的巧妙處理,把握住對話方向,輕輕一點撥,就能撞擊出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吸引學生探究文字主旨。

  作為教師的我們在課堂中要扮演好這一角色:當學生精神萎靡時,努力使他們振作!當學生茫無頭緒時,給他們以啟迪!當學生沒有信心時,以教學的熱情喚起他的力量!從學生的眼睛裡讀出願望。從學生回答的問題中聽出創造。用不同的語言方式讓學生感受關注,使學生覺得我的精神脈搏與他們一起歡跳。讓學生的爭論擦出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感受和諧的歡愉、發現的驚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