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阿長與山海經》教學反思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阿長與山海經》教學反思

  《阿長與山海經》選自魯迅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文章回憶了作者小時候與保姆阿長相處的幾件事,再現了一位一生很不幸又熱往幸福的農村婦女,特別描述了令作者終生難忘的是:大字不識的阿長竟然為他買來了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經》,當時給了作者極大的震動,以至於多年後寫這篇文章來感激和懷念這位連名字都不甚清楚的保姆。

  以前學習這篇課文時,總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提一個問題,學生討論解答一個問題,卻不知下一步往哪兒走,完全唯老師“馬首是瞻”,因而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今年我嘗試用導學案來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帶著導學案中的問題獨立預習,然後小組內討論解決問題,最後交流展示,慢慢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討論。這種方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導學的關鍵在於教師的問題設計。問題不宜太細緻,注重整體把握;問題不要太多,要抓住重點;問題不易太難,以免學生望而卻步。因此教師必須對課文要有清晰的認識,能準確把握課文的重難點,明確教學目標,科學設計問題,用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引導學生思考探討,快速把握課文內容。

  對這篇文章,在認真閱讀教材和教參後,我設計了以下幾個預習題:

  1、阿長是誰?《山海經》是什麼書?阿長與《山海經》之間有什麼故事?

  2、文中回憶了作者與阿長相處的幾件事?重點寫了什麼事?

  3、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找出有關詞句)

  4、你覺得阿長是個怎樣的人?你喜歡她嗎?作者是嫌惡阿長還是懷念、感激阿長?

  5、本文用什麼手法表現阿長?這種手法有什麼好處?

  這五個問題中,第一個問題是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三、四這三個問題是課文的重點,分別從事件、情感、和人物形象幾方面來幫助學生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中表達的情感。第五個問題是寫作上的探究,可使學生借鑑這種寫法在寫作中學習運用。

  帶著問題去預習,學生學習語文有了目標,讀起來更專注,而不會盲目;小組內更討論激烈,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參與了課堂;學生不再是旁觀者、聽眾,而是課堂的主體。許多學生嘗試自己去探究問題,找出答案,因而學習語文有了成就感願意去展示,和大家分享自己探究的成果。教師也不用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而是走進學生,指導他們學習的方法,還可以瞭解學生的疑難,便於針對性的解答。

  正因如此,在小組討論後的課堂交流中,學生表現積極踴躍,問題的答案不是教師講出來,是學生自己探究出來的。可能有些地方不完善,但卻是他們獨立解決的。教師只需稍加點撥,就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

  當然,由於初次嘗試這種先學後教的模式,難免還有一些不足,如課堂討論如何更能集中學生的熱情,如何使討論更節約時間等等,而這正是我們在今後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