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

  師:同學們,如果你們學了一篇很有趣的課文,你們怎麼做?

  生:講給小夥伴聽。

  生:講給爸爸媽媽聽。

  師:那誰願意把《科利亞的木匣》這個小故事講給媽媽聽?(找一名學生到前面來)好,現在我就是你媽媽,你講給我聽,好媽?

  生:戰爭開始的時候……

  師(打斷學生):等一下,想想回到家裡該怎麼說?

  生:媽媽,我今天學習了一篇很有意思的課文,我講給你聽聽好嗎?

  師:好。不過媽媽一會兒還要去做飯,你只用一分鐘,好嗎?

  生: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埋下了木匣,四年後他又回來挖。他得到了一個啟示。

  師:那我還不知道科利亞是怎麼埋木匣的,他又是怎麼挖的,得到了什麼啟示。兒子,你能不能再給媽媽講一遍?

  生: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在家門口朝菜園方面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四年後,他回來了,從家門口走了十步怎麼也找不到木匣。經過思考後,科利亞走了五步找到了他的木匣。科利亞從中明白了:時間在變,步子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師:看我兒子多棒,這麼長的課文用幾句話就講清了。奶奶也想聽一分鐘故事,誰願意講給奶奶聽?(找一名學生上前來講)現在我就是你奶奶,奶奶我呀年紀大了,耳朵有點聾了,你可要注意啊!

  生:奶奶,我今天學了一篇課文,題目是《科利亞的木匣》,我講給你聽聽吧?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從家門口向前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四年後,戰爭結束了,科利亞又回來挖他的木匣,可他走了十步之後,怎麼也找不著。後來他經過思考,走了五步找到了他的木匣。他明白了時間在變,人在變,步子也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師:我孫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紀就把故事講得這麼好。

  師:同學們,你們還不知道吧,剛才在不知不覺中,你們已經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其實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並不難,只要我們先把課文讀一讀,對課文內容有了大致的瞭解,再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這樣就可以了。

  反思:

  實踐證明,在情境氛圍中學習,學生興趣肯定能高漲起來。以上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便透過語言敘述為學生創設了學習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概括主要內容比較難,而且他們沒有興趣。透過教師的語言敘述及步步引導,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了“給奶奶、媽媽講一分鐘故事”的情境中。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僅初步感受了抓住主要內容的方法,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

  評:

  我們學校在兩年前便開始了“生活化、情境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在這兩年的摸索時間內,我們也嚐到了很多甜頭。

  1、情境化教學能更好地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若從事他所喜歡、有興趣的'事,其效率就高。學習是一件十分艱苦的事,尤其是學語文,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成效,靠的是持之以恆的日積月累,因此,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學生都有好勝、好奇的心理,特別是對新異的刺激物呈現出強烈的興趣,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在情境氛圍中學習,學生興趣肯定能高漲起來。反之,課堂教學總是一個模式,就會顯得死氣沉沉,學生會感到單調、呆板、無活力,學習幹勁全無,更談不上有什麼收效了。如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時,我為學生創設了為媽媽講一分鐘故事的情境,能夠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抓住主要內容。

  2、情境化教學能更好地啟用學生的思維。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在教學中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從教材內容出發,巧妙地採取與課堂情境相協調的釋疑方法,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情境是思維活躍的現實基礎,學生在課堂上能舉一反三,思維高度活躍,敏銳異常,完全在於教師在課堂創設的佳境。如在為幼兒園小朋友解決問題這個情境中,學生便碰撞出許多智慧的火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