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二年下冊《讀統計圖表》第一課時優秀教學反思案例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下冊《讀統計圖表》第一課時優秀教學反思案例

  《讀統計圖表》是二年級下冊《統計》單元的第一課時,這一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接觸過簡單統計表、象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兩種單式條形統計圖,學會從中獲取資訊,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難點是分析統計表中資料變化情況,並作出合理預測。基於對教材的把握及學生學情的分析。在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活動理念的指引下,教學中我創設了兩個活動:讀統計圖和讀統計表,力求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來建構知識。

  在設計統計圖表時,我儘可能從學生的生活中尋找素材,例如:喜歡收看的電視節目、最喜歡的體育活動、學生每天睡覺時數等等,這些有的是學生經歷過的、有的是有所瞭解的、或是很想進一步瞭解的透過讀由這些素材提供資料形成的統計圖表,學生很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發現數學資訊,到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提出建議或進行預測,學生的學習逐步深入,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我在課前預測,孩子難以明確到底統計的目的是什麼,也就是統計同學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最喜歡的`體育專案有什麼作用。學生往往只能看到統計表中眾多的資料,而沒有把最核心的數學問題找出來。透過統計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找出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麼?這個也是最有價值的。而找到其他的相關資訊並不是不重要,也是需要培養的一種能力。

  教學本部分知識後我發現,正如預測的那樣,學生不完全明晰,到底進行統計的目的是什麼?

  根據自己的教學來分析,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在教學中對為什麼進行統計的意識未能讓學生充分理解。而把重點放於了讀統計圖上;

  其二,雖然也進行了一些為什麼進行統計的教學,但是沒有把這種教學形成統計教學的習慣,即教師缺乏這種統計鏈的意識。

  這樣,本節課雖然按目標達成了對統計圖的理解,但是學生卻因為獲得統計方面的知識的不完整性,使得學生缺乏應用於生活中的意識。

  這樣看來,要想進行統計的教學,不僅要理解課本的設計意圖,還要能夠跳出課本,把相關的知識有一個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尋找最適合學生的突破口。這樣,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