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菜地》語文教學反思

《熱鬧的菜地》語文教學反思

  《熱鬧的菜地》是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的課文,它以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蔬菜為題材的兒歌。短短4句話,介紹了8種蔬菜的特點(顏色、形狀、生長地點),包含了11個要認識的生字和8個會寫的生字。

  為了使識字課變得生動有趣,課堂中,我主要透過情境的創設,結合遊戲來認識字詞。學生學得興致挺高的,看來這個設想還是符合了學生的特點。 回憶教學過程,有幾點還是比較令我滿意的。

  多種識字方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在本次教學中,我重點認識了幾個生字:披、角、蓮藕、南。認識披字時讓孩子說說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披字,孩子們運用學過的加一加、換一換方法記住生字披,我及時用編兒歌的方式來區別披、坡、波這幾個帶皮的漢字。在認識豆角後讓孩子們說說在生活中見到的角的詞語朋友,注重在生活中識字,知道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認識蓮藕時讓孩子們觀察找到蓮藕二字的共同點:都有草字頭,說說你知道的帶有草字頭的字,草字頭的字與植物有關,進行了歸類識字。透過老師邊演示邊講解南字的來歷,透過字理識字知道了南的來歷和意思。還運用詞串識字、遊戲識字等豐富了學生的識字方法,將識字落到了實處。

  二、朗讀形式多樣,調動學生情趣

  識字離不開朗讀,朗讀能幫助學生識字,讀多了,學生與字見面次數也多了,自然字也就記住了。一年級學生如果以為地讓他們用單一的一種方法一味地讀,學生很快就會厭倦下來,沒有了興趣,自然對識字也就提不起精神了。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先出示有圖片加音節的生字,再去掉圖片,讀讀帶音節的生字,最後去掉音節讀讀生字,體現生字教學的層次性,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後,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也就好了。在認讀生字過程中,我採用自由讀、指讀、賽讀、輪讀、搶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變換各種口味,學生讀的興趣也就能始終保持高昂。在課文的朗讀中,我也用自讀、抽生讀、接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多樣的形式才會始終吸引著學生。

  三、注重評價、體現評價的多樣化。

  評價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好話足以讓學生增強信心,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評價不僅包括老師的評價,還有同伴的.評價,不僅是一句讚許的語言,還有一個充滿愛的手勢、眼神和動作。在教學中,我注重多種形式的評價,特別在引導同伴評價的時候,讓孩子先說優點,再說出不足和注意的地方,增強了同伴學習的信心。

  但是在教學中,還發現存在著許多的遺憾和不足。

  1、時間分配不合理,拓展內容太多,影響了寫字的教學。可以把讀文後說說你喜歡的蔬菜寶寶放在第二課時進行。這樣給孩子多了書寫的時間。

  2、書寫的指導時觀察太久,比較羅嗦,可以精煉教學語言,適當放手讓孩子寫字。

  3、對課件操作不夠熟練,特別是在寫字教學時,因為操作失誤,耽誤了大量時間,教學比較慌亂,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

  教學永遠是不斷改進的藝術,反思我的識字教學,如何讓學生既有興趣又學得紮實?我將不斷學習,不斷進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