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關於《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反思 篇1

  《一面五星紅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拒絕了麵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麵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抓住“麵包店老闆前後態度的變化”為主線,引領全文的學習。當同學們讀到麵包店老闆竟然連一個麵包都不肯給中國留學生時,我馬上讓學生猜一猜,頭和身子被撞傷好幾處的中國留學生,大概要花多少醫藥費?學生有的猜一千、兩千,有的猜五千、六千。聽了同學的回答,我故作驚訝:為什麼一個連幾元錢都不肯付出的小氣的認,變成了慷慨解囊,出手如此大方的認呢?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知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對我提出的問題非常感興趣,在四人小組裡激烈地討論,在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研讀詞句,感悟愛國情、體驗愛國情。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點句子時,呈現典型的三個層次:讀出理解──說出感受──再讀體驗情感。首先讓學生自由讀重點段落,劃出“我”動作的詞句;再讓學生說說對哪些詞有特別的感受?交流中,我透過給“趔趔趄趄”換個詞和請學生到臺上來動作等方法,加深理解詞的意思,從中體會到中國留學生身上沉甸甸的愛國情意,為維護國家的尊嚴,決不向飢餓低頭;接著,我再給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讀出真實的情感體會來,切實地體驗到中國留學生身上濃厚的愛國情意。《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填補文中字裡行間留下的空白,則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作者在創作時為了文章的精練,為了留給讀者更多遐想,往往會在字裡行間留下空白,我在教學《一面五星紅旗》時,設計了一個情境:經過這件事,麵包店老闆和中國留學生的心中都有無限的感慨,老師知道你們肯定也有一肚子話想對面包店老闆或中國留學生說:

  出示:

  1、中國留學生會對面包店老闆說:

  2、麵包店老闆會對中國留學生說:

  3、我想對中國留學生說:

  4、我想對面包店老闆說:

  選擇一個句式,寫一、二句話,以激起學生對中國留學生敬佩之情,在實踐中,這一環節的安排是非常成功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獨特感悟,展開不同的想象,寫出了一段段具有濃濃情意的話。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儘量給孩子一個情感的課堂,交流的課堂,開放的課堂。但“愛國情感”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對本課情感目標愛國主義情感的滲透,我說得還不夠深入,有感情地朗讀太少,形式也不夠豐富,應讓學生在課文語言的充分感受,體會和感悟的基礎上,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找到“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與吾之心”的感覺。

  《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反思 篇2

  學習課文《一面五星紅旗》,共同和課文中的中國留學生進行心靈對話,體驗到這位中國留學生愛生命,更熱愛象徵祖國的五星紅旗,體會到只有愛國的人,才會受到世人的尊重。每一箇中國人,既應具有中國靈魂,又應擁有世界眼光。“愛國情感”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之情,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我帶領學生研讀文字,反覆品味,深切體會,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字味來。

  我感覺自己重點段的深入研讀還不夠到位。如本課第二部分寫“我”與麵包店老闆打交道的過程,透過對人物外在動作的描寫刻畫表達內心情感,應作重點段處理。雖然我在設計時,有意將此列為重點來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細讀,靜思默想,但缺乏細緻的考慮、安排,導致在實際教學中,未能以有效的問題引發學生讀通、讀透文字,只是在第9段“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教學中讓學生入情入境,思考這時“我”可能會想什麼呢?而其餘段落的讀悟,領會就顯得單薄、膚淺,如蜻蜓點水,流於形式。其實在這一環節,學生彙報後,就應讓他們再次重點讀這一部分,教師引導讓其領會透過外在動作描寫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滲透習作指導,而後在入情體會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效果肯定會彰顯。

  在調控課堂教學發展中,語言機智似乎也有待錘鍊,不僅抓不住學生問題的實質進行有效的課堂生成,而且問題瑣碎,如“哪裡體現他很餓?”“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沒有人給他吃東西?”“他來到麵包店吃到麵包了嗎?”……這一個個毫無思考價值的“以教定學”問題扼制了學生的發展,需要自己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完善。

  《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反思 篇3

  一篇文學作品,自有其整體的內在美,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只將其進行乾巴巴的理性分析,把一篇好文章講得支離破碎,那學生只會興味索然,朗讀是語文教學永恆的主題。透過本課教學, 我又有了以下思考:

  1、引導朗讀注意逐層提升。

  我在上《一面五星紅旗》一課時,第一步朗讀要求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準確。第二步默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三步品讀“拒換五星紅旗”部分。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朗讀。這時候的語言不僅僅是文字的語言,而是融入了情感態度的,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的理解語言。再在此基礎上熟讀成誦,便能把規範語言模組整體儲存在頭腦中,積累也就水到渠成了。

  2.朗讀要注意張揚個性。

  加強朗讀時情感、意境把握等方面的指導。不同文體有不同風格,不同場合有不同氣氛,不同人物有不同性格,不同年齡有不同特徵……朗讀前要引導學生討論、揣摩、自我把握,朗讀時針對不同情況來施以不同的表達方式。所以,讀書並不是“染之蒼則蒼,染之黃則黃”的過程,對於句子的理解、體會各不相同,讀出來的句子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必須要鼓勵個性化的多元朗讀,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各盡所能,在朗讀中將自己的發現表達出來,與人分享,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3、朗讀注意評價的多元化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

  複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

  《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反思 篇4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國留學生,為了維護國旗尊嚴,毅然拒絕了救命的麵包,麵包店老闆為之感動,救助他的事。本組教材模組以“熱愛祖國”為主題,教學中應圍繞“熱愛祖國為榮”的情感線索,挖掘文字資源,讓學生透過多元的解讀來理解文字,感悟文字,吸納文字,進而讓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生成和昇華。

  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以下不足:

  (一)課前的情境創設不理想

  記得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曾說過:“語文脫離了感情,語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語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蘊。這樣的語文,根本不可能植根於學生的心靈世界,根本不可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淨的底色。”熱愛祖國是教師應在孩子的人生畫布上染上的底色,那一面五星紅旗是祖國的象徵。如何讓三年級的孩子明白“五星紅旗”所蘊涵的沉甸甸的意義,對孩子們理解文字中的“我”的行為有著極為重要的鋪墊作用。儘管匯入時再現了劉翔、張怡宇等奧運冠軍在奧運奪冠後身披國旗奔跑、熱淚目視國旗升起的動人畫面。但是由於缺少了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解,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品味語言,體驗“愛國情”落實不到位

  “愛國情感”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情,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而愛國情感不是感性的說教,它務必在教學中有個實實在在的載體,那就是語言實踐。沒有紮實的語言實踐,熱愛祖國的說教自然成了“空中樓閣”。而語言實踐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字,反覆品味,切己體察,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字味來。我在指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點句子時,雖然呈現典型的三個層次:讀出理解——說出感受——再讀體驗情感。但由於本人對課堂調控不好,有走過場的感覺。

  《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反思 篇5

  上課伊始,我給學生展示了國旗設計理念,播放了航天員、運動員在取得驕人成績後的表現:身批國旗,滿運動場熱淚盈眶地奔跑,甚至在國家大事當日,國人也會手拿國旗歡呼。這面國旗,到底有何魅力?三年級的已經有了一些愛國意識了,他們能說出:“因為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尊重和愛護國旗。五星紅旗代表著我們偉大祖國的主權和尊嚴。”當學生的愛國情感開始激發後,我順勢引入課文。

  課文中的“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再一次假期漂流中遭遇險情。當面包店老闆提出用國旗換麵包時,飢腸轆轆的“我”是怎樣選擇的呢?這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最終結局又如何呢?趕快去文中尋找答案吧!

  開頭的第一大段,即1至3自然段,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我帶領學生分析“我”的一系列對國旗的愛護動作,學生判斷出“我是一個有愛國意識”的留學生,我十分尊重和愛護國旗。接著,我讓學生概括出課文第二大段,即4至10自然段,講述的是“我”雖然疲乏到了極限,但是仍然拒絕用國旗換取麵包。我試著提問:“為什麼開頭要用筆墨描寫我對國旗的愛護尊重?它和下文有什麼聯絡?”學生馬上明白:“哦,明白了,這是為下文他作出這個決定埋下伏筆。”

  看來,學生已經走進了課文。接著,我又透過反覆揣摩“我”的動作、神態,來展示“我”的矛盾心理,到後面堅定決心,寧願餓暈過去也不肯交換國旗,寧願失去生命,也不肯交換國旗,國旗比他的生命更重要!

  “我”用實際行動捍衛了國旗的神聖,“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對祖國對國旗的熱愛!當然,“我”用自己對國旗的尊嚴,換來了麵包店老闆對我的尊重。“我”是一個具有愛國精神、民族尊嚴的人!

  在昇華感情之後,趁熱打鐵,告訴學生,一個民族,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換來別人對自己的尊重。什麼時候,都要尊重自己的祖國,希望下次升旗的時候,能看到你們的新表現。

  《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反思 篇6

  在黨灣二小,又一次執教《一面五星紅旗》。這一次,我臉流滿面,在“根植語言,感受文字”的指導思想下,我與學生一起感受到文字的張力,課堂上的情緒漸漸集中,濃厚,終於在“留學生的心願”一個環節爆發。我與學生一起受到了一次震撼人心的教育。反思這次磨課,本來想重複小語會的設計,但自己對小語會的課很不滿意,又加上希望一學期能上一堂比較像樣的課,所以借這個機會又一次研讀了教材,分割了教學內容,調整了教學環節.第二次上《一面五星紅旗》,不是得簡單的重複,對本課的教學有了重新的認識。

  一、 對文字的理解有了新的認識

  對文字的正確理解是教學有效性的基礎。這是一篇感人到深的文章,講述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拒絕了麵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麵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重。對於這篇課文的教學,如果僅僅停留在留學生的熱愛國旗,熱愛祖國上,那麼我們的解讀思維與學生停留在同一層次上。因為對於這一點,學生透過自己讀通課文,也能自明。根本不用我們講二三節課。如果我們把課文的思想定位於此,那麼課堂就沒有新的資訊的捕捉與生成,沒有認識的深化,沒有價值觀的完善,這樣的教學只能說是低效教學,或者說無效教學。

  說實話,在上小語會課之前,我對教材的理解也出現了偏差,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我”的愛國上,從課前匯入,到課後結語,就連課件也激盪著紅色的華彩,這雖然沒有錯,但顯然不夠。

  在備課中,觀照單元整組課文特別重要。本單元圍繞著“國際理解和友好”組織教材內容。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有兒童詩《太陽是大家的》,借世界各地兒童共同擁有一個太陽來表達對和平的熱愛;敘事性文章《一面五星紅旗》、《賣木雕的少年》反映了外國朋友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和尊重;新聞報道《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內容是中國人民幫助阿爾及利亞地震受災群眾的事情。教學本組教材,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關心世界大事,培養熱愛和平的感情。在把握了單元教學目標,就不難把本課的思想內涵定位於“一個熱愛祖國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得到人們的尊重。這個思想內涵的把握很重要,因為它決定著教材內容的取捨,教學內容的分割,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這樣,教學設計是有方向的。

  這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文章,那麼語文課在把握這個內涵時必須透過語言這一載體實施,只有這樣,工具性才能得到體現。所以設計時,我才求突出三個特點:

  一、 設計主線,重在人物感悟,不在於情節,主要抓兩個點進行教學。一是我的愛國情誼,二是麵包店老闆的態度轉變。在自由朗讀課文4到12自然段後,以一個大問題引領學生進一步思考:“究竟我是怎麼做的?勾畫出我的行為的句子,研讀體會,感悟是我的愛國情感促進老闆態度的轉變,而老闆的態度轉變又襯托了我的愛國情感。

  二、咬文嚼字。本文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中國留學生不說一個字,也沒直接寫我的心理活動,而是透過我的表情和動作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如“猶豫”、“凝望”“趔趔趄趄”等,這些無言的動作實際上更為有力的表現出我的深沉的愛國之心。在這些重點詞語的理解上,嘗試採用尋找一個角度,串起一組詞語,啟用課文與生活的聯絡,讓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語文不幸中理解詞語,從而更好的把握人物的內心。

  三、朗讀指導。課文很長,主要幾個情感強烈的點來指導,而不是面面俱倒。如老闆前後態度變化的句子,如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指導時突出層次感與理解的深度推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