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教學反思

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教學反思

  反思一: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教學反思

  今天上午第四節課,是我本學期的公開課,也是我校本學期的第一節公開課,課題是:《探究電阻上的電流和兩端電壓的關係》。整體來說,這節課使我發現了學生身上的許多亮點,但是也出現了諸多的問題。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重點突出了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涵蓋了探究的七個要素,組織好學生的探究活動是本節課的關鍵。所以備課時本人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要求設計上課思維和過程:首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猜想和假設,幫助學生設計實驗,進行試驗,對實驗資料進行分析和論證,最後評估。思路很清晰、明瞭。課堂上,學生在前兩個環節表現的很不錯,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得頭頭是道,但我在放手給學生互相討論設計實驗時,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不知所措,不知道從哪做起,大部分學生無法自己動手完成試驗探究。最後我只好和學生一起設計試驗,一起完成了試驗活動。對此,我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課堂教學的實效,學生是關鍵。

  備學生是教師備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情分析很重要。在備課時,我也考慮到了本班學生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備課時有點高估學生的實際水平,就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很多學生最基本的乘除運算都不會,更別說探究能力了,導致很多同學在課堂上無法完成實驗設計和操作。因此教師應該先演示,講實驗方法和步驟,再讓學生動手做,效果可能會好一點。

  二、以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還給學生輕鬆自主的課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安排,這一節內容可以用一個課時完成。結合我們學校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我覺得應該把這一節內容分解為三個部分來進行,第一部分先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第二部分再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第三部分,最後總結出電流與電壓、電阻三者之間的關係——歐姆定律。最少要三個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觀察能力,促進學生髮散思維的形成,以期完成教學目標。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教師應把物理實驗作為考查內容,堅決防止那種只重講授而輕視實驗、輕視探究教學。監於我們學校的辦學條件(試驗器材甚少)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及能力,探究教學是物理實驗教學的一大難題,在教學課時的安排和大部分學生沒有探究能力的情況下,我該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如何體現新課標新理念?希望各位同仁給我點寶貴意見和建議,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反思二: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教學反思

  一、新課的引入:從複習提問“什麼是電流?”“怎樣才會產生電流?”引入新課。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導體兩端有電壓,導體才會有電流。由此可以猜想:所加電壓越高,電流可能越大。另一方面,任何導體都有電阻,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可以猜想:電阻越大,電流會越小。接下來對猜想進行實驗研究。

  二、向學生交待實驗研究的方法:透過回憶“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實驗入手,進一步引出用“控制變數法”來做這個實驗。在這個實驗中,第一次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因此,在連線實驗電路時,除了複習電壓表和電流表及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外,還要提醒學生一些應當注意的問題。每個實驗做完後,利用取得的資料啟發學生討論得出結論,並且要再次強調實驗的條件。

  三、從學生反饋的資訊來分析:喜愛這樣課堂的人更多,原因是:教師講的少,自己動手機會多;課堂比較輕鬆;具有挑戰性;但也有同學反映部分同學沒有積極性,玩了一節課,什麼也沒學到;同組的同學太霸道沒有讓別人動手的機會;這些跡象表明在探究課中如何調動全組同學的積極性?組內成員間如何協調?教師如何有效監控各個組的動向?怎樣在探究的過程中加強同學間的協作,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是我必須關注的問題,也反映出在新的課堂模式下教師的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反思三: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教學反思

  教材中本節課只是安排了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而要想透過實驗得到歐姆定律得內容,還要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教材中沒有安排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可能是實驗時控制電壓一定不是好控制,同時由於時間的關係,課堂上可能根本探究不完,為了能夠為下一節歐姆定律服務,最好是做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得實驗。當時在設計的時候,我也害怕學生在連線電路的時候用時過多,實驗所用時間太長,而完不成任務。當時想要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可以有兩種方案,一是直接重新做實驗,但是用時更長;一是透過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得出的實驗資料,從中找到為實驗所用的資料。也想到如果實驗完不成,就只是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實際。授課的時候,看到學生實驗時時間很快就完成,就按照第二套方案,從資料中找到為我們所用的資料,鍛鍊了學生處理實驗資料的能力。

  1、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時,教育學生物理上研究兩個量的關係得時候,記得要控制其它的量不變,始終強調控制變數法。實驗過程中效果還是很好。

  2、本次實驗中電路圖的設計讓學生獨立完成,並且說出自己的實際理念,鍛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3、探究完電流與電壓的關係的時候,讓學生根據實驗資料,做出I—U影象,透過影象更好的解釋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效果非常好,有助於學生理解正比這一關係。

  4、引導學生從已有的實驗資料中找到新的資料,重新設計記錄表格,為進一步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服務,鍛鍊了學生處理實驗資料的能力。

  5、本節課學生自己動手參與的多,很多實驗步驟都是學生討論完成的,很好的鍛鍊了學生的實驗設計水平。

  6、學生對“控制變數法”知道,用過,但是並不是應用的非常好,真正能用控制變數法來得出實驗結論的畢竟是少數,這時候就要體現小組交流互幫互助的好處,學生的語言學生自己還是接受的,因此,能用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自己講述的,教師一定不要幫助,包辦代替。本節課就是這樣,透過學生的語言,教師講得少,學生做和講的多,但是學生卻能夠接受。

  7、這堂課雖然內容很多,但是因為安排得當,學生的興致一直很高,課堂氣氛較活躍,感覺很輕鬆。

  8、有的時候,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打破教材中的知識體系,自己設計一些有助於學生學習和培養能力的教學設計,對學生的幫助是很大的。

  反思四: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教學反思

  1.教師備課時要親自操作做實驗,主要是提供的電源電壓與滑動變阻器配套上的問題,有些電壓達不到3V,甚至有些2.5V都達不到。

  2.本實驗一定要弄清實驗目的,條理要清晰,才能很好的完成實驗。

  3.本堂課學生分析正比和反比很困難,是學生的一個難點,一定要注意突破,教師應從多角度分析。

  ①小學的正比和反比知識,如:當a/b=常量,a與b成正比;當ab=常量時,a與b成反比。

  ②從倍數角度分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