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的物質運輸》教學反思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教學反思

  人從生物圈中獲取了食物和氧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被人體吸收後,如何到達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中被組織細胞利用?組織細胞在生活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又怎樣運離細胞?這些都是學生在學習了前面知識後迫切想知道的問題,因此《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這一章的學習就順理成章地展開了,這部分內容既與前面所學內容相呼應,也為下一章的學習做鋪墊。

  關於血液的組成和功能的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上課時他們知道的和想問的問題較多,在上課前,讓他們把自己知道的表達出來,既有利於讓老師瞭解他們的知識基礎,又讓他們有展示自己課外知識的空間。另外,讓他們在課前把自己想問的問題提出,既瞭解了他們的知識渴求,吸引他們,又避免上課過程中提問打斷老師的講述。

  在知識點的講述上,由於都是專業用詞,所以讓他們自己看書,看錄影歸納,沒有特別的探究活動,可能在培養探究能力方面,本節課有所欠缺。由於中途插入較多的生活知識,引發學生提出大量生活中的血液知識問題,影響了整個教學進度,在時間上沒有把握好,課堂沒有調控

  有關血管的內容,在設計本節課教學方案時,注意從學生的日常輸液、驗血、診脈等身邊事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參與積極性高。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自制了各種形式的血管模型,對於學生理解不同型別血管的結構特點不同有一定幫助。存在的不足,相關的中、西醫知識瞭解有限,有些內容沒能展開和涉及,使學生感到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還有距離,這方面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本節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非常重要,學生透過這個實驗可以獲取有關血管和血流的知識並提高觀察能力。做這個實驗時,學生往往比較快地觀察到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情況,並容易滿足於這一點而不再深入比較不同的血管內血液流動的特點。因此,教師在開展實驗前可以先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本實驗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驟,這個實驗有一定的難度,可能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實驗中,教師應注意做到兩點:一是引導學生儘可能地觀察到小魚尾鰭的末端,這個地方容易找到毛細血管,它的內徑只容許紅細胞單行透過,便於識別。然後,邊觀察邊緩緩地移動培養皿,以便根據血流的情況分別找到小動脈和小靜脈;二是注意提醒學生應經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讓魚鰓始終保持溼潤,以便使小魚少受傷害。如果時間過長,可以把小魚放回魚缸,另換取一條小魚觀察,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有關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內容,主要透過學生觀察和自己動手操作形成認識、發現問題,學生探索的慾望強烈,主動性強。教師主要是以指導為主,透過學生的思考後,進行總結和歸納。選用的是豬的心臟,其灌水效果可能不太好。值得注意的是,準備的灌水工具不宜過長,否則容易直接從動脈插入心臟。

  血液迴圈的途徑,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容易產生枯燥感。本節課教學採用了扮演導遊的遊戲方式,透過介紹途徑的景點以及其間發生的事件,使學生在遊戲中,熟悉了人體內的血液迴圈,學生比較歡迎這種寓教於樂的形式,教學效果較好。與此同時,透過影片錄影,進行加以描述,加深學生的感性認知。主要是課堂節奏把握控制,引導要得當,否則容易偏離正題。

  有關血型和輸血的知識,學生們的學習興致很高,課堂上設計了好幾種實驗方案,用他們自己喜歡的圖形來表示實驗結果,看著滿滿一黑板的圖文和一張張自

  豪的笑臉,作為老師,我由衷佩服孩子們的聰明、自信和敢於表現自我的精神。雖然是一個建議活動,但透過這個平臺不僅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而且在活動中增強了交流、合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後他們收集了不少資料,知道無償獻血有許多好處,不少同學很想參加,情感、態度、價值觀也自然而然地產生。

  透過教學反思,給我的啟示是:多創造機會讓同學們去思考、去動手、去表現,你會發現他們的價值,並且透過集體的智慧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