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

《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

  【教材簡介】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冊中的一篇選學課文。內容比較簡單。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駱駝畫得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從而教育學生要愛動腦筋,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這樣可以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2、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畫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匯入課文

  宋朝有個皇帝叫趙佶,他很喜歡畫畫,常常出一句詩,讓前來考試的人畫畫,以此來選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詩句。那些考生不是畫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紅花,就是許多綠葉中插著一朵花。雖然他們的畫也符合詩意,但宋徽宗沒有一個滿意。但他看到最後一張畫時,不禁連聲叫好。只見畫上畫著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一位少女穿著一身綠裝在林子裡盪鞦韆,只有那張小嘴是紅紅的。

  請問,宋徽宗剛開始為什麼不滿意?看到最後一張畫時,為什麼又連聲叫好呢?(附趙佶另一個畫畫故事)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學生齊讀課題,質疑。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反饋交流。

  三、隨題讀文,重點研讀小徒弟的畫(找出起因與結果)

  1、畫師要考徒弟什麼?讀出相應的段落。(板書:畫多)

  2、畫師考得結果怎樣?哪一句是寫結果的?

  3、螢幕顯示:

  畫師看了他倆的畫,沒有露出滿意的神情。當他拿起小徒弟的畫時,禁不住點頭稱讚。

  抽生讀。想一想為什麼?

  (三個徒弟各畫了什麼?為什麼畫師不滿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而對小徒弟的畫卻點頭稱讚?)

  4、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這些問題自己去找一找。

  5、根據問題研讀課文:

  ⑴ 大徒弟畫了什麼?要讀出多要強調哪些字詞?指名讀(板書;很多小駱駝)(密密麻麻)

  ⑵ 二徒弟畫了什麼?從哪裡看出多?(板書:許多駱駝頭)(許許多多)

  ⑶ 三徒弟畫了什麼?讀一讀畫的內容(板書:兩隻在山谷中走)(說不清)

  小徒弟畫得多嗎?從哪裡看出很少?(幾條、一隻、另一隻)

  6、比較三幅畫,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師:這三幅畫,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更多,為什麼畫師對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反而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畫師卻點頭稱讚?你能體會其中的妙處嗎?(四人小組討論,後交流)

  畫師是怎麼評畫的呢?老師故意把畫師的話隱去,請你們當小畫師用雖然但是因為所以來評評三位徒弟的畫,把畫師的話補充完整。

  7、畫師是怎麼評價的?(顯示畫師的話)

  ⑴ 讀一讀畫師的話。

  ⑵ 理解若隱若現。

  ⑶ 小徒弟的畫中,哪隻駱駝是若隱若現的?

  8、聽了畫師的話,你們明白畫師為什麼稱讚小徒弟的畫了嗎?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沒有?你從哪個字看出來?

  10、什麼叫恍然大悟?他們悟到了什麼?用原來──說話。

  11、小徒弟是怎樣表現出駱駝多的?(板書:以少代多)

  12、讀課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東西透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

  四、拓展內容

  引言: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再來學一篇。

  1、《踏花歸來馬蹄香》:

  你從哪裡看出這個人的畫很有創意?他是怎麼表現出香的?

  2、引言:

  關於趙佶皇帝以詩做畫的故事還有許多,比較有名的還有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詩句。

  五、考考你

  1、導語:

  講了這麼多創新的故事,老師也想考考你們有沒有創新思維。我們也來畫駱駝,比比誰畫得駱駝大。

  2、啟發:

  課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贏得了稱讚,現在我們要畫大,我們可以用──以小襯大的方法來表現。

  3、每人在白紙上畫,而後交流。

  4、總結道理:

  創新的頭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要想擁有創新的頭腦,我們應該怎麼做?(平時多動腦筋,多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板書設計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大徒弟 許多小駱駝

  畫 師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 兩隻駱駝從山中走來

  以少代多(妙)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自學課文,學習自學能力一點點地提高,透過自主學習,學生很快就能弄懂了課文的意思。透過引導學生找一找事情的起因結果,先找出畫師的要求、條件。一開始有學生說是畫駱駝。很快遭到了其它學生質疑,說應該是比多,我讓他們再仔細看課文,透過學生自己選擇多種方式讀第二自然段,很快有學生提出是在三張同樣大小的紙上。我沒有明確指出學生的不足,而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不足,如果三張大小不同的紙,就沒有比賽可言了。在一開始,講了趙佶皇帝的故事,看到學生很有興趣,又講了一個關於他的故事。學生很快領悟到其中的含義,揭示課題時,他們就十分有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