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口 目 木 禾 竹 馬 鳥 魚》教學設計與反思

《人 口 目 木 禾 竹 馬 鳥 魚》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學認9-15個漢字,繼續理解字與畫的關係。

  2.繼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學認圖示小鉛筆小天平。

  教學重點難點:

  學認9個漢字,理解字與畫的關係。

  教具準備:

  字卡、圖卡。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透過圖學習了8個生字,這節課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學習生字。

  二、出示生字,明確本課學習任務

  這節課我們要學會9個生字,下面老師貼出字卡,請同學們看到認識的字就輕輕地點一下頭,看到不認識的字就輕輕地搖一下頭。

  老師貼字卡

  三、學習第一組生字禾竹鳥

  1.出示相應的圖片,學生據圖猜字並說理由

  2.講解禾苗的意思禾苗就是莊稼的幼苗,古人用一棵莊稼的樣子來表示禾苗的'禾字,多麼形象!

  3.比較圖與字的相似之處,小組合作。

  4.觀察漢字的演變過程。

  5.讀生字。

  四、學習第二組目馬魚

  小組合作學習:

  1.看圖說字音討論:眼睛圖旁邊為什麼是個目字。

  2.比較字與圖,說相似之處。

  3.讀生字。

  五、第三組人口木由學生自己學習

  課中休息-----找朋友

  六、遊戲

  看誰反映快。

  要求:老師任意指一幅圖,學生要迅速舉出相應的字卡並大聲讀出來。

  七、口頭組詞

  一字開花人

  八、完成練習

  1.認識圖示小鉛筆。

  2.讀要求。

  3.教兒歌。

  小鉛筆,已出現,讓我描寫和連線。

  4.觀察6幅圖和6個字,哪幅圖和哪個字應該連在一起?說理由。

  5.指導用尺子連線。

  6.認識圖示小天平。

  7.讀要求。

  8.教兒歌。

  小天平,左右稱,字音字形分得清。

  比較日和目月和日藉助圖片進行區分。

  小結:同學們,透過學習字與畫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有意思的漢字,藉助圖學漢字是一種識字方法,大家可以和家長一起蒐集這樣的漢字,你會發現漢字真的很有趣。

  附:板書設計

  禾

  竹

  鳥

  目

  馬

  魚

  人

  口

  木

  課後反思

  透過本課教學,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把字與畫結合起來,利用圖記字,利用字理解圖,在比較的過程中,學生既動口又動手,調動了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的特點很好地體現出來。教學中從故事入手,注意調動了學生的無意注意,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課中休息的安排從形式上貼近學生的生活,從內容上突出了本課重、難點,既讓學生得到了休息,又在遊戲中鞏固了所學知識。一字開花的練習則又一次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教學從課內走向課外,從課本走向生活,符合《課標》中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設計點評

  一、挖掘教材特點,找準切入點。

  《課標》指出: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透過本課的教學,要讓學生初步認識象形字,瞭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從而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從圖入手是本課的切入點。

  二、充分了解學生,調動興奮點。

  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課標》要求我們,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聯絡起來。備課時把教材的特點與學生的特點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圖畫吸引孩子的注意,同時將兒歌、故事引入課堂,讓孩子們學得生動有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