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的乘法》教學反思

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的乘法》教學反思

  上週和薛校長還有數學組的幾個同事一起聽了杜超老師和夏紀超老師的《有理數的乘法》這節課,感觸頗深。聽完課後薛校長和我們一起在數學組交流了一番。薛校長提出了兩句話我比較受啟發:方向比努力重要,努力比觀望重要!

  奔著校長的思路昨天(9、26)我試著上了同樣的這節課,感覺比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七年級是新分的班,以前上的一節課(有理數的減法),感覺學生不太好調動,課堂氣氛有點沉悶,就擔心自己上課時,本身又不熟悉學生,學生會不會不配合。備課時充分考慮了這一點,匯入設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從學生熟悉的上下樓梯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不斷鼓勵他們敢於表達,勇於展示自己,以至於同學們都搶著板演,搶著回答問題。

  二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比較充分,整節課就是以引導為主,把問題不斷的“拋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適時引導。

  反觀這節課,最不成功的`地方,應該是在乘法法則的探究過程中,我設計的是:透過觀察兩組算式(正數乘以正數,負數乘以正數)發現規律: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變成它的相反數時,乘積變成原來積的相反數。很多同學看出並有兩位同學回答出了這一規律,沒想到第三位同學直接說出了乘法法則“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說心裡話,聽到這位學生的回答,我真後悔再讓第三位同學回答,當時我就有點懵,下面還怎麼探究呀?思維急速旋轉,問了一句你是怎麼發現的,學生解釋是透過上面兩組題目對比發現。本想追問:僅僅觀察了正數乘以正數,負數乘以正數就能確定任意兩數相乘都適用嗎?比如一個因數是0又該如何計算呢?由此我產生了一個疑問:數學課,學生自學、預習之後應該怎麼上?自學、預習之後再怎麼引導學生探究?

  透過這節課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充分備課的重要性,這節課也讓我認識到,學習研究教材的重要性,領會編寫專家的意圖,豐富教學視野,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同時要加強理論學習,站得高,方能看得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