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水彩畫傳統教學的反思藝術論文

對水彩畫傳統教學的反思藝術論文

  水彩畫是以水為媒介,在水彩紙上直接用水彩顏色表現造型和色彩的一種藝術形式。在當代水彩畫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已經被世界畫壇認可。水彩畫歷盡滄桑,從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品”變成畫壇公認的大畫種。在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今天,水彩畫展、專題性的展覽、邀請展、青年美展等展覽不斷出現,這都大大促進了水彩畫的交流和發展,並且帶動了全國各地高校水彩畫專業的大力發展,呈現了極為繁榮的景象。

  水彩畫的題材和表現形式多樣,個性風格鮮明,無論是精細的寫實,還是大筆奔放的寫意或是創意新穎的抽象,都能操縱自如。但是現在的水彩畫的藝術效果無論是地域差異還是風格因素,寫實風格還是佔主要地位。作者都過於依賴手頭的彩色圖片,甚至高校的學生都很少出去寫生,在教室依靠手中的彩色圖片閉門造車。這樣就使藝術作品缺乏能動的創造力,缺乏真正的感人藝術性,更缺乏當代性。藝術終究是藝術,是生活的昇華。藝術是來自於藝術家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體驗時代,感悟自然以及現代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工具和材料的突飛猛進,在不斷髮現和創造的實踐中尋找自我,從而獲得各自不同,具有時代個性和多變的藝術風貌。

  傳統水彩畫的材料和技法無非是水彩筆和水彩紙以及水彩顏料的使用。藝術形式與媒介材料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媒介材料不能熟練的掌握和應用,作品的藝術魅力和形式語言就無法形成。水是水彩畫的主要媒介物,色彩都是用水進行調和的。水彩顏料用水稀釋後可以作到流淌,透明的色彩效果,但是水彩顏料不能做到油畫顏料那樣厚重的色彩效果,色彩的飽和度也不夠強,往往會顯得很單薄。水彩作品的色彩,特別是暗部的深顏色不能反覆塗抹,不然會變得很髒、很灰、很死的感覺。水彩畫在調色的過程中,色彩不能調和遍數太多,不然會使色彩的透明性降低,有髒、悶得感覺。所以水彩畫要想得到理想的灰顏色是很不容易的。

  作為水彩畫的載體水彩紙,無論是國產的紙還是進口的紙,大多數都禁不起反覆的塗抹擦洗,也不能長時間在日光下,那樣紙就會變黃變脆。進口紙的質量雖然說好一些,但是也不能長時間儲存,這也是原作的色彩長時間儲存後變色的主要原因。這也就影響到水彩畫的收藏於拍賣。水彩紙不能反覆修改,所以就要求作品要儘可能一次完成,這會導致一旦失敗後就要重新創作,成本提高。

  水彩作為以“水”和“彩”為特點的畫種,其水的韻味和彩的透明性應該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體現,這也是區別於其他畫種的獨特魅力。水彩藝術水準的高低並非是花在畫面時間的長短,也不是描繪遍數的多少。水彩畫無論厚重或是淡雅,都應該是在堅實的基礎上的飛躍與昇華,靈動而充滿生機的投入藝術創作,求得水彩藝術真正的高水準。一件好作品產生的過程不是那麼簡單的。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在不斷深化,不斷從實踐中加深認識,從而創作出理想的具有時代精神的藝術作品。藝術作品的成功要有紮實的生活基礎,過硬的繪畫基本功,更要有高深的審美修養作為基礎。

  “求變”是符合繪畫發展規律的,首先是要在觀念上有所突破和對生活的體驗上加深理解,其次是對繪畫材料工具的深刻了解和熟練的掌握。畫種特性的發揮要有其時代性,在發展的程序中畫種之間的界限是不斷縮小,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是隨時代和科學的進步而不斷的拓展的。有了創新的觀念和材料,才能不斷有創新的作品。

  水彩藝術作為當代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綜合材料繪畫的介入是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性的。它的使用是傳統繪畫的審美與當代藝術多樣性進行的融合,所以作為水彩綜合材料的教學既要吸取傳統繪畫形式的養料,又要拓展水彩藝術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使各種媒介材料在水彩畫中得到應用和表達。這也就是要在教學實踐中使傳統繪畫與綜合材料繪畫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創作出具有鮮明藝術個性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方法的重要性。綜合材料的介入使傳統繪畫與當代藝術不斷融合,使繪畫的表現形式變得更寬、更廣,是表達自由與個性,精神與物質的理想途徑。在教學中透過基礎造型,色彩和材質的學習與訓練,再對綜合材料的分析與實踐,不斷地總結完成對自我藝術個性與審美的昇華。

  水彩畫的綜合材料的使用,要強調不同材料的質地和特性的應用,對於不同材料的特性與畫面表現的張力和寬度進行研究。要強調材料在繪畫作品中的作用,以及情感與視覺的傳遞。要理解和感知各種材料的物質特性和精神魅力,使很普通的物質煥發出無限的生命力量。教學中各種材料的組合和運用,再透過學生的智慧與創造力重新賦予其新的生命力,並使藝術感染力和審美價值得到新的提升。綜合材料在水彩畫中的應用,為學生提供給了無限的表現手段和發展空間,創造出了藝術領域的自由與多元化現象。作為在高校教學的教師,深刻地認識到在藝術語言與表現形式的教學中,開展綜合材料課題研究與教學的重要性。從審美觀念、表現形式、材料媒介以及表現語言等多方面進行教學,使他們互相利用,優勢互補,創作出新的具有新當代精神的藝術表現方式和表現形式,表達出具有思想情感和個性化表現語言的藝術作品。

  傳統水彩畫被認為小畫種,或是綜合性不夠強,這是由水彩畫的基本語言和媒材所決定的,在反映生活的寬度和深度上不夠高,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和藝術品格不夠寬。但是藝術創新不意味著要否定傳統,既要重視對傳統的承傳,又不能固步自封。對於水彩的本體語言和外來語言做全方位、多角度、多層面、多元化的思考和實踐。拓展水彩畫的工具、材料、技法以及表現形式和方法,各種學術觀點相容幷蓄,必然能促進水彩畫藝術的前進與發展。從傳統水彩技法的應用到現代綜合材料的實踐,無數水彩畫家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藝術世界,形成了豐富多彩藝術語言。水彩綜合材料所帶來的機理效果,各種技法的運用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和審美語言,成為藝術家情感和思想表達新的載體。

  參考文獻:

  [1]侯安智.中國當代水彩藝術現狀之分析[J].美術觀察.2006.10

  [2]易成功.繪畫綜合材料中的形式美[J].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 報. 2009年6月第26卷第6期

  [3]郭志剛.綜合材料繪畫教學的當代研究[J].西北美術.2006. 4

  [4]張萍.綜合材料與繪畫藝術表現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09. 8

  [5]海澤爾哈里森.水彩技法百科全書[M].黑龍江人民出版 社,1999. 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