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中物理新課程教學實踐的反思論文

對高中物理新課程教學實踐的反思論文

  【摘要】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挑戰、機遇、激情與喜悅,然而,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我們存在著許多的誤區。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不能只憑激情和熱情去進行新課程教學,而應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驟地去實踐,並且在每一段的實踐中進行及時、適時的深刻反思。

  【關鍵詞】新課程物理教學實踐反思

  新課程實施以來讓我們耳目一新,使基礎教育煥發出勃勃生機。隨著新課程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物理課堂也出現了令人擔憂的現象:課堂活躍但易失控,時間浪費多;新型的學習方式流於形式;真正的知識點無法落實,班級內部出現“兩級分化”現象;借新課程之名,行應試教育之實……

  教學實踐中,每走一段路,我們都應該回頭看,對每個教學環節、細節進行冷靜客觀的洞察、反思:新課程實踐中,我們是否真正能夠領悟新課程的理念,我們都做了些什麼,做到了些什麼。我們應執著地保持清醒的反思狀態,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反思一:抓住基礎,發展能力

  教育教學無論如何發展,夯實基礎與發展各種物理能力都是物理課堂教學的目標。

  然而,新課程的實踐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積累與最基本的物理能力的培養,急迫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根基不牢,任何能力的發展都是一場空談。

  可以舉一些物理公開課常見的迷惑:

  如教“平衡條件的應用”,任課教師花了大半個課時來展示透過網路蒐集到的許多與力平衡的應用相關的素材,如:體育場館、雜技表演、建築和橋樑等等。給人一種這是一堂美術欣賞課,並不是物理課的感覺。誠然,透過這種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透過網路進行學習等出發點無可厚非,但實際上這是一堂“物理課”,教師應該抓住物理教學最本質的東西,分清主次。

  這些現象應值得我們反思:新課程實踐中,該怎麼教才是物理課堂的目標?我想,應抓牢雙基,當堂鞏固,形成科學的學科體系,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基礎知識的技能。

  反思二:理性學習,高效合作

  “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其中“過程和方法”最為關鍵,因為它關係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投入的“情感”、“態度”,更關係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何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但是,課堂教學中,對於這些學習方式的引導和運用,我們仍存在許多誤區,出現了學習方式流於形式,作秀味道太濃。因此,在實施每個教學內容之時,我們有必要對諸多學習方式加以比較與分析。

  首先是傳統學習方式與新型學習方式的思考。

  教學改革是否就意味著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全然摒棄?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如講授法等,它們能較長時間地被運用,說明它自有其值。我們在探討與嘗試新的學習方式時,不能一味地放棄舊有的方式。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主學習不是盲目自發的學習,應是一種理性探索性的學習。

  由於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指導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在許多時候演變成了無效的討論。專家認為:合作的目的是“1+1>2”,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我們必須力求做到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其一:精心選擇合作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問題不太複雜,這樣的問題,可透過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這三種思維的一般加工方法和策略解決,這就需要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採用不同的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

  其二:加強對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一次合作學習下來,透過實驗中的合作,學生會感受到這種方法比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蠻幹效果要強得多。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在適當的教學內容中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漸漸地,他們就會自覺地運用這一方法進行相關的學習,自覺地掌握更多的知識。

  當然,還要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否則合作將難以進行。

  在學生的學習中,應當引導學生根據學習主題重點運用何種方法,並切實根據學生自身實情,靈活結合其他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每一次的課堂教學之中或之後,我們有必要反觀所運用的學習方式,冷靜分析當與不當。適時的反思會讓我們及時地走出學習方式運用的誤區,更好地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

  反思三:冷靜判斷,適當引導

  新課程在運用新思想、新理念嘗試與實踐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情況:沒有考慮到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完全摒棄以前舊有的模式、方法,熱情高漲地運用新型的學習方式進行驚天動地的嘗試,課堂活躍了可學生真正“學”不到什麼;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於是觀望徘徊,出現急躁。

  反思四:借新課程之名,行應試教育之實

  有的教師在實施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教授新知識時感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太麻煩;或者覺得課時過少浪費時間,以至於不能在計劃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於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假探究、假合作;更有甚者,把題海訓練當作是新課程的自主學習,把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習題訓練當作是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是探究性學習,把教師對學生的解題指導當作是師生的合作學習……有人曾這樣描述:新課程喊得驚天動地,應試教育搞得紮紮實實。

  結語:課程之旅,與時俱進

  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的中心環節,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方法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程的精神、理念要轉化為實踐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因為改革是個漫長的旅程,它註定是一條崎嶇不平、充滿荊棘的道路。然雖“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廣大的教師仍將在教育改革這條路上“上下求索”,在實踐中反思,不斷地認識理念與實踐的差距,冷靜地分析與解決,以改進教學,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學”;在反思中實踐,找到理念和行為之間的差距,使新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使中國的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為中國培養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法琨選編.古希臘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朱慕菊主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3]〔美〕珍妮特?沃斯、〔紐西蘭〕戈登?德萊頓著.學習的革命(古瑞榮、陳標、許靜譯)[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