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第三冊《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新課程第三冊《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抓住生字的特點,把握學習生字的時機——

  背景:

  “蒙養之時,識字為先”。低年級的新課程改革也正以此思想推行。死記硬背的識字方式已悄悄退出教學舞臺。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並掌握識字的規律,從而提高自身學習生字的能力。

  在一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一講到課文內容,就會滔滔不絕地把課文內容講完,並且不知不覺地已經和學生分析了課文的中心。似乎一篇課文已經上完了,但仔細一想,會發現自己竟然忘了生字教學,一個生字都沒學呢。這時,為了過過場,就牽強地把課文中的生字孤立地拿出來,讓學生反覆地認讀,自己讀、同桌讀、開小火車讀、男女生對讀、全班齊讀……老師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讀生字。這兒的生字教學有它的價值嗎?對於學優生來說,課文都能順利地學下來了,生字已經沒有學習的必要了;而對於學困生來說,這種機械、呆板的教學方式,是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的。長此以往,學困生和學優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更有這樣的'情形:在分析、理解課文內容之前,老師先把所有課文中即將要出現的生字拿出來進行教學,然後再學習課文內容。“集中識字”,雖然省時,易於操作,但是學生識記的效果不好,容易忘記。 “集中識字”的方法,一直以來,被老師們所推崇,頻頻使用於課堂教學之中。但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集中識字”的方法必須適時而用。假若,一課中的生字相互之間有聯絡,有規律可尋,那運用“集中識字”,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生字沒有什麼規律,那我們就要慎用“集中識字”的方法。

  教學案例及點評:

  如何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有機地教學生字呢?(即“分散識字”)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我在設計人教版二上年級第17課《酸的和甜的》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時,努力地嘗試著。在我的課堂中,有這樣幾個識字教學片段:

  片段一:

  師:多可愛的小動物啊,你記住它們的名字了嗎?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師:在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中有三個帶有相同偏旁的,你們找到了嗎?

  生:有“狐”、“狸”、“猴”。

  師:對,它們都有反犬旁(點紅“犭”),有許多野獸的名字中都有“犭”。比如說獅子的“獅”、一匹狼的“狼”,你還知道哪些?

  生1:我還知道“豬”、“貓”、“狗”……

  師:是的,它們都是野獸。

  生2:我知道獵人的“獵”也帶有反犬旁。

  師:對,獵人是以捕獵野獸為生的人,所以也帶有反犬旁。帶有反犬旁的字還有很多,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在課外繼續找一找,然後在課堂裡和大家一起交流。

  點評:在認讀小動物名字的時候,利用形聲字的規律,引導孩子進行歸類識字。並瞭解到野獸的名字中帶有反犬旁。同時,教師應勢利導,將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遷移到了課後,有利於學生識字能力的進一步養成。

  片段二:

  師:故事講了小動物之間的一件什麼事啊?它們在談論什麼呢?

  生:小動物在談論葡萄是酸的還是甜的。

  師:這就是“葡萄”,出示詞語:葡萄。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生1:它們都有草字頭。

  生2:它們都有撇和橫折鉤。

  師:是呀!這兩個字只是裡面部分不同,就像是一顆顆的葡萄。記住了嗎?讀一讀。

  師:你看,這些就是葡萄(貼“葡萄”)。這是一串葡萄(指“葡萄”,出示“串”。)這“串”字像什麼?

  生1:像羊肉串。

  生2:像冰糖葫蘆。

  師:恩,你們很會觀察。被你們一說,還真像!這樣我們很快就把這個字記住了。讀一讀。

  師:這種用事物的樣子來記生字的方法真不錯。

  點評:“葡萄”和“串”的學習很自然地融入了課文的學習之中。並非牽強地套用,而是順應了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還抓住了生字的特點,以特點入手來突破難點。“葡萄”是形聲字,而且考慮到這兩個字不能分開使用,因此,沒有把它們分開進行教學,而是整體認讀、識記。學生以觀察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對生字有了大致的輪廓和印象。“串”是象形字,教師引導學生從像什麼的角度去識記,自然而然地就和一串串的事物的樣子聯絡了起來。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象形字的特點,初步學會象形字的識記方法。

  這些識字方法的習得,是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只要我們教師善於思考,樂於鑽研教材,就一定能根據生字的特點,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找到識字教學的立足點,準確把握學習生字的時機。讓生字教學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成為學生樂於學,老師樂於教的內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