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空氣》教學反思

《瞭解空氣》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教研課,內容是《瞭解空氣》。在確定班級的時候,我特地定了三1班。記得在上學期的教研活動中,我特地繞開了這個班級,因為這個班級的學生特點是腦子靈活,思維活躍,但是組織紀律性太差,實驗時往往像脫韁的野馬,放出去了就很難收回。特別是班級裡有個叫陸瀟燁的學生,經常在課堂上旁若無人的自由發揮,擾亂課堂紀律。這次教研活動選定這個班級主要原因是我認識到,上好一堂課的前提,不是老師挑怎樣的班級,怎樣的學生,而是要根據具體的班級和學生,採取適當的教學措施,組織好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上課前,學生進入教室,陸瀟燁一看自己座位上沒有實驗器材,(以前為了讓他不打擾其他人,都是他一人一套器材的。這次器材正好不夠,所以沒給他準備。)馬上叫起來:“老師,我怎麼沒有實驗器材?”我走到他身邊,扶著他的肩膀說:“今天實驗器材不夠,所以沒有給你準備。待會實驗你就參與旁邊一組進行實驗。我相信你能夠遵守課堂紀律,和其他小組的同學一起研究探討的。如果你認真上課,以後的實驗仍舊給你準備器材。”他點了點頭。

  按照教學設計,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利用上學期學的觀察方法逐一對收集的空氣進行觀察,得出空氣的基本特點。但在上課前幾分鐘,我臨時改變了策略,決定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觀察收集的空氣,不再侷限於用塑膠袋收集,也不再侷限於利用上學期學到的方法。並且讓他們把得到的結論自己寫到黑板上去。我知道,這要冒很大的風險,按照這個班級的個性,待會能“收”得了嗎?可我還是決定試一試,我要讓這個班級的長項充分發揮出來。

  果然,當我一說完要求後,教室裡頓時像開了鍋一樣,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了,有收集的,有觀察的,有用塑膠袋的,有用玻璃瓶的……討論之聲響徹整個教室。我一邊四處觀察,一邊巡迴指導,沒有干涉他們的過分熱情,也沒有要求他們小聲一些。終於,有同學上去寫自己小組得出的結論了,那第一個上去的就是陸瀟燁,他寫了“空氣是透明的”。接著,學生接二連三地來到黑板前。“空氣是沒有顏色的”、“空氣是沒有氣味的”、“空氣是沒有味道的”、“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還有的寫出了“空氣是很輕的”、“空氣是可以流動的”、“空氣是沒有固定體積的”、“空氣是有彈性的”……其中有些結論是本應該學了後面的`內容才能得出的,可現在在他們的觀察研究下,他們發現了!

  看著黑板上那些歪歪扭扭的一條條結論,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又有一種驚喜,一種激動。如果為了保持那所謂的課堂秩序,學生會有那麼多收穫嗎?我又會有那麼大的驚喜嗎?相信學生,還學生以自由發展的空間,促學生以個性發展,這些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真正做起來又是多麼的艱難,可真要做起來時,又會讓我們收穫多少的驚喜,給我們多少的期待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