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在水中沉浮》教學反思範文

《橡皮泥在水中沉浮》教學反思範文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兩年前,我按照書上的圖示,讓孩子們把一塊橡皮泥做成4種實心的形狀,然後放入水中觀察沉浮。橡皮泥質量不好的都軟了,實驗效果不好。這個學期上課我就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讓每個組準備了一桶橡皮泥,在一桶裡有很多根同樣規格的'橡皮泥,我讓每組同學從裡面拿出四根,然後做成四種不同的形狀,再分別放入水中觀察,並引導學生觀察四種不同的形狀放入水中後排開的水量並沒有變化,也就是橡皮泥的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實驗效果好,結論很容易得出。可是在做橡皮泥排開的水量比較試驗中,最難操作的就是測量排開的水量。我在500毫升的燒杯上貼上了刻度條,並改變了原有水量為300毫升,讓學生用大一點橡皮泥做實驗。雖然我覺得準備的很詳細,可是還是有幾個小組,在實驗操作中失敗了,我反覆思考,學生實驗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反覆的試驗中將杯中的水中帶出,測的資料不夠準確。這一課的記錄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記錄表的第一項是測“實心團”排開的水量,第二項是測“沉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其實都是沉的形狀,修改成“沉的形狀1”和“沉的形狀2”。與後面“浮的形狀1”“浮的形狀2”統一起來。這樣教學效果好。

  我想,要上好這節課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橡皮泥的體積不能太小,否則排開的水量變化不明顯;

  2、橡皮泥最好要硬一點的,避免放到水中就軟掉;

  3、可以自制刻度杯或者刻度板,保證讀數更為精確,獲得最佳的實驗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