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材《摩擦力》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教材《摩擦力》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動摩擦、滾動摩擦現象。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3、知道在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

  4、能舉例說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透過生活例項瞭解摩擦現象的普遍存在,並初步培養學生

  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透過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

  收集和處理實驗資料的能力。

  3、透過實驗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培養學生

  的資訊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聯絡實際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養成勇於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認識科學知識和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

  願意服務社會的意識。

  3、透過探究活動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

  善於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設計理念】

  對於摩擦現象學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根據這一認知實際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和過程,瞭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實現學科核心向學生核心的轉移,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透過具體事例將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際,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

  熱愛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實現STS教育。

  【教學準備】

  摩擦力教學自制課件;彈簧測力計、木塊、鉤碼、毛巾、木板、砂紙、兒童腳踏車。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生活情境:請幾個同學到前面分別用纏了皮筋和沒纏皮筋的筷子夾彈子看誰夾的快。

  問題情境:利用課件出示問題汽車關閉發動機後為什麼還能前進?最後為什麼又會停下來?(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資訊去分析問題,提出解釋。引出摩擦現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興趣提出問題什麼是摩擦力呢?)

  二、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課件出示: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在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理解摩擦力概念

  1)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是什麼?

  2)摩擦力產生在什麼地方?

  3)摩擦力向什麼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麼?

  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後總結得出結論:(只有相互接觸且有相對運動時才會在接觸面上產生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總是阻礙相對運動的產生。)

  三、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1)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猜想(透過課件和課本插圖以及遊戲:讓一名同學分別拉一個坐在油布上,和坐在地毯上的同學比較拉力的大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並在黑板上展示)

  2)小組討論實驗方法(引導總結:控制變數法)設計方案和表格

  猜想因素不變因素變化因素摩擦力實驗結論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粗糙程度

  運動速度

  接觸面積的大小

  3)實驗探究、蒐集證據

  首先師生共同討論後由教師演示壓力大小對摩擦的影響,由學生觀察實驗資料填入表格全班討論寫出結論,然後由不同學生小組(每組4人)在講臺上給全班同學演示其他因素對摩擦的影響(其中一人專門作講解,一人記錄)小

  組討論後由一人將結論寫進黑板上的表格。

  4)分析與論證交流、評估

  組織全班同學對黑板上的實驗資料和結論進行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對同學前面的猜想正確的用紅筆打√錯誤的打×以加深印象)

  四、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

  1)問題的提出:通過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行走人為什麼容易摔倒?有什麼辦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問題和將粉筆橫放與豎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課本上觀察現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科學世界”。

  2)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方法。

  3)全班總結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鞏固和提高

  1)如下圖中汽車正在水平向右運動,當車上的箱子從車廂前部向中部滑動時箱子和地面____(有或無)摩擦力,箱子和車廂____(有或無)若有則摩擦力的方向向____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2)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下面那條措施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

  A、在機器的轉動部分加潤滑油

  B、腳踏車緊急剎車時用力捏閘

  C、汽車輪胎上有很多花紋

  D、北方下雪時,常在道路上灑些灰渣

  3)體操運動員在上單槓之前總要在手上塗些鎂粉,是為了________摩擦,採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槓上做迴環動作時,握槓不能太緊,這是為了________摩擦,採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師生共同研究腳踏車(教師把兒童腳踏車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觀察腳踏車構造,自主提問,解釋加深知識理解)

  六、交流、評估與小結

  小組討論交流本節課的收穫與感受。

  1)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分類。

  2)增大與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3)摩擦力的研究方法。

  七、作業佈置

  1)工人在用油桶運油時總是將油桶放倒向前滾動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2)腳踏車氣不足的時候為什麼騎起來費力?

  3)寫一篇科學小作文:沒有摩擦的世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考慮到科學探究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基礎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師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師演示然後再由學生小組進行探究最後形成結論。然而透過教學過程發現學生的設計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計,只要引導得法,透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完全能夠完成實驗和探究過程。在後來給其他班上課時我沒有再演示而讓學生小組完成全部探究過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熱情更加高漲。這我又聯想到在前面一章的複習中我嘗試讓學生依據課本上的章節提示問題和黑板上的補充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師引導複習要好得多。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由於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太多而不敢過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從而制約了學生的進步與創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