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情》教學反思範文

《高粱情》教學反思範文

  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開展的今天,做為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我們自身素質的高低,將對課改的順利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求我們必須加強自身專業化水平,而經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是提高自身素質非常有效的途徑,我們要經常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是否有利於每位學生的發展,是否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這樣,我們才能將新課改落到實處,我們才能真正在新課改中成長起來。

  我在教學中也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努力和嘗試。

  案例1、教材與生活相聯絡聽說讀寫相結合

  《高粱情》是五年級的一篇課文,由於是農村的孩子,而且本地也種高,學生對高粱十分熟悉。於是我沒有佈置預習而直接上課。

  師:你們對高粱熟悉嗎?

  生:熟悉。

  師:誰願意說說你對高粱的瞭解?

  生1:高粱比較高大。

  生2:高粱的穗大,而且顏色是紅的。

  生3:高粱很牢固,不容易拔出來。

  生4:高粱的用途很多。

  ……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很多高粱的特點,以及用途,大家說的非常好,你們能不能把說的和聽的寫下來呢?

  (學生開始寫)

  師:寫完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是如何寫高粱的,比較一下和我們寫的有什麼不同?

  (學生開始認真讀課文,透過比較,發現了自己所寫的不足)

  《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與生活聯絡”,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中指出:“加強語文課程與生活的聯絡,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課程標準中的有關要求,滲透著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思想,無論是對語文課的特點,語文教學過程建議的論述,還是對語文課程開發與建議的說明,都體現了對社會生活所蘊含的語文價值的關注,對學生生活經驗的重視。在上述片斷中,我主要是根據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體現語文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絡,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協調發展。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對高粱的瞭解,學生說的過程,既是生活經驗的再現,又是進行口語表達的訓練,同時敘述了課文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將說的聽到的寫下來,然後再認真讀課文並進行比較,進一步將聽、說、寫結合起來。透過教學反思,我認識到,語文教材內容的本身都來源於生活,我們教師要善於抓住教材與生活的連線點,開放語文教學,使學生聯絡自己熟知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習語文,提高學生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語文素養。

  案例2:激發興趣自主學習

  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教學方式的轉變,提出學生要自主學習。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得力,引導得法,才能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在執教《田忌賽馬》一課時,我儘量做到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比大小的遊戲,老師手裡有3組撲克牌,分別是4和5、6和7、8和9,你們上來一位選3張,和老師出牌比大小,看誰能贏。

  (一生上來選牌,他從4和5中選5,6和7中選7,8和9中選9)。

  師:下面同學不但要當裁判,而且要注意觀察,認真思考輸贏的原因。

  (遊戲開始,學生先出牌,不管怎樣出,學生都以1比2輸了)

  生:老師,我們發現誰先出牌誰就輸,後出牌的根據前面的來出牌!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而且善於思考、分析,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中也有一位和我們一樣聰明的人,我們學了課文就會認識她。

  (學生讀課文)

  師:誰讀得最認真,最能讀出人物的神態,等會兒我們就讓誰表演。

  學生讀得更認真了,而且表演的非常好。

  語文教學,要根據教材的特點,藉助靈活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如果一成不變,程式化,教學就沒有了活力,沒有了靈性,學生也就自然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在上述片斷中,我根據教材和兒童的心理特點,遵循“針對學習者先前經驗和學習者的興趣,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才有可能是主動的”這一原理。首先利用做遊戲匯入課文,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激發了興趣,又將教材內容溶入到了遊戲中,降低了理解難度。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角色表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透過反思,我認識到,我們教學時,要善於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把握教材的特點,用靈活多變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總之,我們所從事的是一項非常複雜、系統的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們要在工作中形成自覺的反思意識,習慣化的反思行為。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形成自已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的見解,使我們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成長為“學者型”、研究型的教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