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葡萄溝》第二課時教學反思範文

二年級《葡萄溝》第二課時教學反思範文

  《葡萄溝》是統編版二年級上冊的課文,第四單元的第三篇。第四單元圍繞“家鄉”這個主題編排,涵蓋古今,跨越海峽,激發學生讚美家鄉的感情和認識家鄉的渴望。本單元的.語文素養訓練重點是“聯絡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瞭解詞語意思”,“學習課文語言表達積累語言。”

  因為是借班上課,接到xx市“1+4互惠共同體”及縣北片“四互”活動時間時,瞭解了班級教學進度,課程還沒上到這一單元。學生的基礎在一年級的基礎上,缺少相關訓練,所以備課伊始,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怎麼把這一訓練重點在第一次接觸中,教給學生方法。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課後練習提示,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點設定為以單元目標,具體落實在對“五光十色”等詞語的理解和課後練習題中的仿寫練習。並降低理解難度,藉助圖片、影片等,瞭解課文內容,透過問答式教學方式,透過點評滲透理解詞語的方法。仿寫練習以例子引領,將兩道練習合併為一道,選擇學生熟悉的公園為請境,指導寫句子。最後結合板書梳理課文,這是對文理的梳理,也是口語交際的訓練。作業佈置中進一步要求學生了解xx特產,瞭解家鄉。

  識字寫字教學主要在第一課時完成。課標實施建議中強調,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學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並明確提出第一、二、三學段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隨堂練習的要求。本節課安排了一個生字“坡”的書寫指導,鞏固左右結構的字書寫要點,意在讓學生意識到書寫的重要性,將寫字要求透過“堂堂見”的方式落實。

  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大部分同學透過指導和訓練,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瞭解詞意意思。但在對詞語意思的表達上,能力欠缺,課前缺少預設,課上指導不夠細緻。

  教學內容安排過滿,造成課堂節奏過快,學生學得時間少,對文字缺少課堂朗讀體驗。

  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環節缺少設計,隨意性較強。設計的教學環節能節約課堂時間,組織課堂教學,管理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情緒。這一點在我本人以往的課堂中一直缺乏,將引以為後面課堂教學的學習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