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人家的公雞啥人猜》教學反思範文

《啥人家的公雞啥人猜》教學反思範文

  我園準備進行青年教師會課比賽,接到通知就開始尋思著上什麼活動比較合適呢?

  無意間我在瀏覽兒童節目的時候,發現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粵語童謠,當時我就想:如果把它用蘇州話讀出來應該也別有一番滋味吧?所以我就構思了一節中班童謠活動。在試上的過程當中,我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非常高,當我用蘇州話“小朋友們好”和他們打招呼的.時候,他們只是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因為平常上課我們都是用普通話的,而童謠是用蘇州話說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土話”,他們覺得非常新奇。因此,我更加肯定了這個選材,只是在具體活動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摸索和改善。

  在中班的試上活動結束過後,我總覺得整個活動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我需要一個契機將孩子們的興致一下達到高潮。經過和周老師還有徐老師的商討,我決定在童謠的學習中,加入響板的節奏,使整個活動可以更加豐富多彩。

  有了這個想法,我就付諸行動,在淘寶上買了足夠的響板,等響板一到,我就再次在修改的基礎上進班試上。不出所料,對於中班上學期的孩子來說,既要學習童謠,又要有節奏地打擊響板的確有一些難度,所以我們將這個活動定位在大班上學期。

  在正式上課結束以後,自我感覺整個活動的過程非常順利,孩子們的情緒很高,和我的互動也非常配合。整首童謠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下孩子們幾乎都已學會。配合童謠的遊戲部分孩子們也玩得不亦樂乎。響板是孩子們在語言活動中不常用的道具。所以孩子們感到非常新奇,他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它了。但是我總覺得我並沒有完全充分發揮處響板的作用,有點蜻蜓點水,應該把響板繼續延伸下去。比如在遊戲的時候,可以讓一部分孩子打響板念童謠,一部分孩子玩童謠遊戲,然後再交換。這樣一來讓孩子們繼續練習打響板,二來活動紀律會比較好。

  一節課的結束不應該是真正的結束,而應該是教師進步的開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