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教學反思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行文流暢、內容簡單、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課文透過高爾基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從小教育兒子的思想。文章結構清晰,兩件小事很自然地把課文分成了兩大部分,且兩件小事間又有著緊密的聯絡,並把兩個主人公的情感巧妙地串聯了起來。對於這樣一篇感情真摯、意蘊深遠的美文,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實際,引導學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後的濃濃親情、體會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學中,我以讀代講,讀悟結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並抓住文章特點,挖掘空白點,引導學生基於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

  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自讀體會兒子的不怕辛苦。學生能找到“顧不上”、“一直”、“忙著”等詞,真切地感受到兒子對父親的“愛”。然後,讓學生欣賞春天鮮花盛開的迷人景象,觀察高爾基賞花的神情,想象春風中奼紫嫣紅、蜜蜂飛舞的畫面,感受陣陣花香中賞花的愉悅。此時在高爾基眼裡看到的不僅僅是花朵,而是兒子對自己濃濃的愛,他心裡會想些什麼?——這些都是子愛父的表現。

  高爾基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多麼高興啊!不久,一封帶著花的芬芳,帶著父諄諄教誨的信從義大利飛到了蘇聯,這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將濃濃的父子之愛昇華到更寬泛、崇高的境界。我啟發學生默讀信的內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寫下自己的感想。再聯絡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談談自己對“給”與“拿”的理解。

  透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情境藝術的引語,指導朗讀這意味深長的.信,再進一步激勵學生積累其中的名言為座右銘,切實銘記、體悟“奉獻、給予是快樂的”,“人生的快樂在於付出,不在於索取”的道理。

  最後趁熱打鐵地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進行拓展練習,代高爾基的兒子寫一封回信。

  雖然本班的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和接受能力參差不齊,但我相信“給”永遠比“拿”愉快的道理已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裡了,相信他們從這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中體會到“給”的樂趣,從而成為一個樂於奉獻的人。

  不足之處在於“寫信教子”這一部分講的不夠分量,對信的內容還應該再深入些。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