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

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

  講完本節課後,感覺效果很好,本節課整體思路明確,教學設計合理;重難點突出,時間分配合理。講解過程中,採用小組合作探究和模型構建及展示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知識理解透徹,課堂反饋效果好,大部分學生能快速準確完成習題。但也有一些需完善的地方。

  本節課以有趣的新聞報道“貓叫綜合徵”和“天才音樂指揮家舟舟”匯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引出本節課兩個重點內容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內容較為簡單,採取學生自學並透過模型展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模型模擬四種結構變異型別直觀生動形象,學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同時比較易位與交叉互換的.區別,主要區分交換染色體片段是發生在什麼樣的兩個染色體之間。學生用自作的染色體模型進行展示,親身體會,印象深刻,掌握紮實。

  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有兩種型別,第一種型別透過希特勒和特納氏綜合徵照片例項講解。第二種型別主要是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這是本節課難點。對此概念以果蠅染色體模型為教具分小組探究,學生全面參與,探討分組原理,並總結染色體組具備的條件,小組代表展示,教師補充完善。二倍體,多倍體內容簡單,通多圖片,例項學習,三倍體無籽西瓜,四倍體大草莓刺激學生視覺和味覺,學生興趣高漲。

  不足之處是染色體組的知識挖掘不夠深入,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幽默性有待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