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颱風的衛星》教學反思範文

《跟蹤颱風的衛星》教學反思範文

  本學期的最後一次成長課,我選擇了《跟蹤颱風的衛星》這篇課文。《跟蹤颱風的衛星》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第三代氣象衛星緊緊跟蹤、監測颱風的動向,為人類預防颱風襲擊,減少損失作出貢獻,從而形象地為小讀者展現了最新的科技成果

  教完這節課,破有感觸,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一、課後習題課上講。

  本節課,我圍繞課後習題“衛星是怎樣跟蹤颱風的”這個問題展開教學。這樣做,不僅教學主線清晰,而且真正地實現了高效的語文課堂,不需要課後再去解決習題,加重學生的負擔。

  二、年段目標明確。

  我根據三、四年級學生的階段學習目標:“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學“談話風生”等詞語時,我先讓孩子們自己理解詞語意思,老師總結出示詞典中的意思解釋,,最後透過句式訓練,透過“颱風來了,因為,所以人們談笑風生,一點也不驚慌。”,使孩子們既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又再一次突出了衛星的.事先預報作用,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詞語從而又能理解文意。

  三、興趣先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一開始,我透過自己富有感情的語言和形象的圖畫,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在教學過程中還運用了動畫,分角色朗讀等方式,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四、注重朗讀,以讀促悟。

  蘇教版語文教材強調“以讀為本”,在教學中,我考慮到了如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並且緊緊抓住課文中臺風和衛星的神態、對話,讓學生進入角色讀書,在整個課堂中像真的聽到了颱風和小衛星的對話一樣,學生們讀得是那麼的入情入境,有一位學生在讀到狂怒的颱風說的話時,他也是“狂怒”得面紅耳赤了,就這樣讓學生真正地觸控感性的形象,同時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知識的薰陶,讓他們在讀中就認識到了颱風和衛星各自的特點。這堂課的教學我沒有過多進行理性化的瑣碎分析,而是重視以讀促悟,讓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讀中感悟,進而加深對課文藝術形象的感知,這樣就讓藝術的美與科學的真理和諧地統一起來,實現“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

  不足之處:

  1、由於教學經驗的欠缺不足,導致在課堂上老師牽引過多,問題過碎,沒有起到老師導的作用。不足:

  2、如果將課文中描寫人物情緒、神態的重點詞迴歸到“跟蹤”二字,進行歸納小結會更好。

  3、雖然注重了詞語的理解,但是如能將這些環節,穿插到課文的說話練習中可能會讓學生理解得更好。

  

最近訪問